日前,廣汽豐田凱美瑞智駕版上市,當以16.98萬起售價殺入戰場,不僅全系標配駕駛輔助(TSS3.0PRO)而且全系混動電池終身質保。不見感嘆:時代變了,那個曾經的全球中級車之王也變了。
16.98萬元,這是疊加5萬元綜合權益后凱美瑞智駕版的起售價。這個數字的殺傷力有多大?橫向對比,它比雅閣e:PHEV低近5萬元,甚至比自家2024款雙擎版降價超3萬;
縱向審視,這也是它首次將L2+級智駕系統打入主流燃油車價格帶,喊出了全面開啟智能輔助駕駛時代的口號。
表面看,豐田用油電同智策略撕開了合資品牌智能化轉型的缺口。全系標配27項智駕功能、5R6V8U傳感器陣列、200米超視距感知,硬件配置甚至超越部分30萬級新勢力車型。
可深究內核,TSS3.0PRO系統仍是保守派的技術改良。無圖純視覺方案規避了高精地圖依賴,所謂的城區領航輔助,實際僅支持車道保持和撥桿變道,與華為ADS的“代客泊車”仍有代差。
當比亞迪漢DM-i用插混技術收割市場,當小米SU7以智能生態顛覆交互邏輯,凱美瑞引以為傲的第五代THS混動系統,正在被貼上過渡技術的標簽。
WLTC4.55L/100km的油耗固然驚艷,但在插混車型的攻勢下,這份成績單已難稱統治力。
凱美瑞智駕版最精妙之處在于用油車身份實施電車打法。不得不說對于新能源持觀望態度的保守派,渴望智能體驗卻恐懼續航焦慮;追求實用主義的家庭用戶還是具有很大吸引力。
8155芯片+12.3英寸雙聯屏的組合,讓車機流暢度告別豐田祖傳卡頓;數字鑰匙、面容ID識別、AR-HUD等配置,精準狙擊年輕用戶的科技癢點。
但若拆解這些升級,會發現豐田的智能化:華為HiCar車機、Momenta算法、高通芯片,無一不是外采方案。與其說這是技術革新,不如說是一次技術外包升級。
21.98萬的官方指導價與16.98萬的實際到手價之間,5萬元的價差是用限時權益制造稀缺感,用油車保值率68.3%對沖降價對品牌價值的傷害。
這種高開低走的玩法,先用參數堆砌拉高預期,再用價格跳水引爆市場,那些造車新勢力玩得更應心順手。
翻開凱美瑞智駕版的宣傳手冊,“安全”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TSS3.0PRO系統標榜預防40%碰撞死亡事故,EDSS緊急制動、PDA預判避障等功能在智駕事故頻發的當下,零自燃電池、200億公里零事故數據成了最好的宣傳話術。
但安全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問題。凱美瑞智駕版敢將20個傳感器全系標配,底氣來自豐田全球年銷千萬輛的規模效應;敢承諾混動電池終身質保,倚仗的是第五代THS系統2000萬臺“零自燃”的背書。這種能力,恰恰是新勢力們最致命的短板。
不過,安全牌也是一把雙刃劍。某新勢力產品經理在匿名采訪中尖銳指出,豐田的智駕邏輯本質是少犯錯,而非多創新。用限制功能邊界換取穩定性,就像是自帶枷鎖。這種保守主義,在新時代需求面前,正逐漸顯露疲態。
財報顯示,2024年廣汽豐田累計銷量同比下滑22.32%,銷售收入同比減少28.34%,利潤方面雖未直接披露,但板塊業務被財報明確列為營收嚴重下跌區域。而此次凱美瑞智駕版的單車利潤或將跌破萬元關口。
更危險的信號來自社交媒體上,買豐田智駕不如買華為智選的討論獲得高贊,說明品牌光環正在被技術認知改寫。
當技術主權逐步移交,當合資二字褪去光環,凱美瑞的王者歸來,可惜遇到的已不是曾經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