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剛開年,智能汽車今年競爭的主旋律便已經定調。隨著武漢、北京等城市即將允許L3自動駕駛上路,卷了一年高階智駕落地的玩家們終于到了“決戰時刻”。
面對這場競爭,理想汽車(下簡稱“理想”)選擇率先出手。
1月16日,理想汽車全量推送了OTA7.0版本車機系統,并將高階智駕升級到 AD Max V13.0版本。與特斯拉的“期貨”不同,理想已經給車主們準備好了擁有800萬clips訓練數據、無限接近零接管、全場景端到端、車位到車位“絲滑無斷點”的智駕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明確的智駕版本號,背后是理想要讓用戶更好感知智能駕駛變化的決心。事實上,自理想OTA 5.0切換BEV架構,上線城市NOA以來,理想內部就啟用了AD Max的獨立版本號進行管理。如今的V13.0版本,意味著過去一年理想共完成了12次AD Max重大更新。并且后續AD Max版本號也將按照產品的更新及優化進行版本號迭代和維護。
政策的松口、無限接近“零接管”智駕的落地,意味著一個新的高階智能駕駛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智駕落地的壓力下,車企和智駕供應商們開始“著急”起來。其中,奧迪和廣汽全面抱上了華為的“大腿”;比亞迪宣稱要在智能化方面投入1000億;地平線新推出了智駕掉頭和園區漫游功能。
就在智能汽車玩家們狂卷智駕能力的節點上。理想汽車CEO李想卻在2024年12月25日-27日連續的三天理想AI Talk中,再次強調理想汽車將成為一家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為何理想要在汽車智能化競爭最激烈的時刻認為AI比汽車更重要?背后或許是李想洞察到公司落地AI所取得的成果。
聚焦產品層面,理想在2024年實現了汽車智能化從追趕、持平到領先的追越。在智駕上,理想僅用了3個月便完成了無圖NOA到端到端+VLM智能駕駛的迭代。在技術的迭代下,消費者也形成了理想=智駕的認知。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NOA導航智能駕駛里程已占智駕里程的70%。同時,在理想產品最主要的30萬及以上的價格段內,AD Max(智駕頂配版)的交付量超過75%。
“增強我的能力、成為我的助手、成為我的硅基家人”。
隨著用戶對智駕逐漸依賴,李想也看到了一條AI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道路。AI以汽車作為載體,為用戶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服務和價值。或許在李想看來,未來Robotaxi提供的服務還是過于“冰冷”,有人情味的“車和家”才是更接近智能汽車產品的第一性。
為了實現AI能更懂人類的夢想,據理想汽車數據顯示,每年投入上百億元研發,有近50%用于投入AI。在大模型這邊,李想也提出了公司要在未來幾年內把大語言模型的基座模型做到行業前三的要求。如此,在視頻(VLM)大模型的結合下,懂視覺和語言的AI,最終將徹底理解這個世界。
在2024年完成智駕趕超的理想,能實現李想宏大的AI理想嗎?
L3智駕,理想準備好了
“下半年如果我還看不到變化,理想智駕拿不到頭部位置的話,那你這個負責人就可以不用干了。”回憶起2024年初李想對智駕落地的督促,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郎咸朋至今都倍感壓力。
在李想看來,理想汽車是否能順利落地高階智駕,已經到了影響“生死存亡”的地步。
而在此之前的2023年,郎咸朋帶領的團隊和國內大多數的智駕公司一樣,一直在嘗試用規則的方式解決Corner case(邊界情況),就是出一個問題,寫一個代碼去解決。這導致理想汽車在2023年落地高階智駕的節奏整體偏慢。
2024年上半年,高階智駕已經成為消費者選車考慮的重要因素。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及以上新車滲透率達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NOA)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
換句話說,是理想產品主打的30萬及以上的價格段內(在整體車市的銷量占比大概為15%左右),消費者已經形成了標配高階智駕的共識。
事實上,理想智駕起步的目標非常高。早在2023年4月的上海車展,理想汽車就喊出了城市NOA落地100城的目標。但半年過后,這個目標就縮水為“在100城開通通勤NOA”。2024年初,李想帶隊前往美國體驗特斯拉FSD,隨后理想的智駕才開始轉向無圖NOA。
此時,各路智駕供應商們,開始向車企兜售無圖NOA解決方案。同時,由于AI大模型的催化,智駕技術領先的玩家們也都開始了初步“端到端”的探索。
“還是回歸產品和用戶體驗上,而不是追求指標的領先。”誠如郎咸朋所說,在與李想達成智駕研發要用“端到端”技術和注重體驗的共識之后,2024年4月開始,理想的智駕能力“直線起飛”。
以OTA大版本為節點,在2024年5月,理想智駕主要還是聚焦在場景細節調優。從7月的6.0版本更新無圖NOA開始,理想智駕開始更注重功能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