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開,寒氣退散。
“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當年任正非的寒氣論結合華為公司面臨的處境,以及世界經濟的狀況,“寒氣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生于憂患,華為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終于戰勝了難關,迎來了春天。
2024年3月末,華為公司發布了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04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870億元人民幣。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
“2023年集團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過去幾年,華為經歷了重重考驗,也在挑戰中不斷成長。正是客戶、伙伴和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幫助了華為生存與發展。”

華為收入增速創三年新高
9.6%,三年來華為首次實現年度營收大幅增長。華為2021年銷售收入是6368億,2022年是6423億,而2020年則是8913億,2019年是8588億。
2023年第四季度是華為的爆發期,公司收入同比增長39%達到 2476 億元,恢復到了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華為幾大塊業務都實現了增長。2023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云計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數字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8.1%。
其中以手機為主的終端業務表現亮眼,隨著搭載自研芯片的Mate 60系列手機發布,帶動了終端業務的增長,華為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也迅速增長,上演了王者歸來的傳奇。
還有問界M7改版后的大賣,以及問界M9的良好態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年收入增長128.1%,達到47億元,是華為收入增速最快的業務。因為還處于投入成長期,所以它也是華為虧損最多的業務。

2024年,新的征程已經開啟
華為公司將堅持開放創新,繁榮生態,以質取勝,為客戶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胡厚崑指出,華為將和同行者一起創造不凡,攜手共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投入,開放創新,推動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堅持“以質取勝”的管理方針,把質量打造成核心競爭力。面向950萬開發者、4.6萬生態伙伴,秉持“開放、利他”的理念,聚焦做好ICT核心技術與復雜軟硬件平臺能力的構筑,加速開放平臺能力,與生態伙伴實現互利共贏。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以質取勝”這個詞,華為曾專門召開“以質取勝”高層研討會,任正非提出一定要加強質量和產品的先進性,“我們的研發體系、產品體系如果質量做不好,就可能使我們的市場人員走向‘低俗’。”
做過市場的人都明白低俗是什么意思,簡單說就是產品、技術和質量不行,只能靠一些庸俗的手段去討好客戶,靠“桌子下的交易”拿訂單。這種方式無疑是難以為繼的。
以質量為自尊心,市場人員的“低俗”就是研發人員的恥辱。徐直軍認為質量是華為公司的立身之本,是公司核心的戰略選擇,這點公司上下必須達成共識,要堅定不移。想一想,華為能夠在困難中活下來,從低谷中走出來,關鍵一條還是靠以質量取勝,否則客戶不滿意、市場不認可,那華為要生存其實是很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