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年前,2020年的1月8日,汽湃關注的焦點,是索尼發布了汽車。
2020年CES上,索尼發布了令人驚艷的VISION-S概念車,標志著這家電子巨頭正式邁入了汽車行業的領域。兩年后,索尼再次在CES上亮相VISION-S 02,并宣布將設立一個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部門——索尼移動公司。索尼集團CEO吉田憲一郎明確表示,未來索尼將把汽車的價值從簡單的移動工具,轉向一個更具娛樂性的載體。
5年后的今天,2025年1月8日,我們又一次見證了索尼在汽車領域的跨界。
在2025年的CES展上,索尼終于帶來了其首款量產電動汽車Afeela 1,并公開了其預售價。Afeela 1首推兩款配置,分別是Afeela 1 Origin(起步版,售價8.99萬美元)和Afeela 1 Signature(首發簽名版,售價10.29萬美元)。兩款車型都包含三年免費的車內功能訂閱服務,包括人工智能個人助理和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Signature版預計會在2026年年中開始交付,而Origin版則可能至少要等到2027年才能交付。
“狼來了”整整五年的索尼,這次真的來了。粉絲擁躉眾多的“索大法”轉戰汽車行業,它究竟有哪些亮點?又是否會對汽車行業,特別是中國車市造成沖擊呢?
折騰了五年,索尼造了輛怎樣的汽車?
人人都認識索尼,從小小的Walkman到大彩電、大音響、從MD到PlayStation,再到降噪耳機、單反相機……索尼幾乎貫穿了70后、80后、90后和00后的整個童年和青春。但人們認識的那個“索大法”,是消費電子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而非汽車行業的參與者。
毫無疑問,電子,是索尼的絕對強項。正因為此,自從2020年首次放出消息,索尼的車型在電氣化方面顯得尤其引人注目。如今,索尼與本田合作的電動汽車Afeela 1終于定型,讓全世界見到其廬山真面目。
索尼在智能座艙的設計上可以說頗為出色,中控四塊大屏幕分別是液晶儀表盤、帶魚屏中控、以及兩塊電子后視鏡,顯示信息清晰直觀,功能豐富。雖然Afeela 1依舊配有傳統的物理后視鏡,但電子后視鏡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提升了駕駛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索尼在車載娛樂方面的整合能力也不容小覷,像TikTok、Amazon Music、Spotify等熱門應用都能在車載系統中流暢運行。盡管如今國內新能源車企已紛紛在智能化娛樂功能上展開競爭,索尼仍憑借其在游戲、音響和影視等領域的優勢,在這方面具備獨特的競爭力。
車外設計方面,Afeela 1的前臉配備了一條高分辨率的彩色燈帶,這條燈帶充當了一個動態媒體欄,可以與外界互動,展示車輛狀態或天氣信息等,還能為車主提供個性化的定制功能。
索尼還與本田、微軟合作,利用Azure OpenAI人工智能開發語音交互系統,使得Afeela 1可以與車主無縫溝通,提升了車輛的智能化程度。此外,索尼還借助Epic Games的虛幻引擎技術,將車內的大屏變成一個虛擬的3D世界,車內屏幕能夠將現實世界中的元素實時轉換成3D對象,并通過映射技術創造有趣的視覺效果。
在硬件配置上,索尼和本田與高通合作,采用了最新開發的Snapdragon Ride平臺,配備的芯片算力達800 TOPS,搭載45個傳感器,為L3級駕駛輔助系統提供了充足的支持。Afeela 1車頂配有三顆激光雷達,車身共安裝了40個傳感器,全面支持高速和城市道路的智能駕駛。官方稱之為“Afeela Intelligent Drive”(Afeela智能駕駛),為智能輔助駕駛提供了高效保障。
在動力方面,Afeela 1搭載前后雙電機的電動四驅系統,最大功率達到49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到4秒。車輛的車身長度為4.915米,軸距為3米,提供了較為寬敞的乘坐空間。電池方面,Afeela 1配備了一塊91度的三元鋰電池,提供約483公里的美國EPA工況續航,支持最高150kW的直流快充,大大提高了充電效率。
雖然索尼在傳統造車技術上缺乏積累,但憑借在電子產品、智能娛樂和游戲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其進軍汽車市場的決心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隨著汽車智能化和娛樂化的加速,手機制造商和家電品牌進入汽車行業已成趨勢。索尼通過整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在娛樂和智能化方面,有望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面對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激烈競爭,索尼憑借其獨特的技術生態,仍有可能帶來一場“索尼大法”式的汽車革新,重新定義智能電動汽車的娛樂和智能駕駛體驗。
跟小米華為對打?索尼能配幾把鑰匙?
但是,索尼真的能在中國市場打過蔚小理,乃至同樣從電子制造商轉型而來的華為、小米嗎?
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索尼的步子,真的太慢了……
五年時間,我們才見到索尼的首款車型公布售價。要知道,五年前的2020年,華為還在堅稱“永不造車”,雷軍也要到一年后的2021年春天才承認要進入汽車領域;當年的蔚小理,有兩家還沒有上市,股價更沒有經歷之后的暴漲,而各自已上市的車型,僅各有一款:蔚來ES8、小鵬G3和理想ONE。
早年間,人們以為造車是件很難的事情,既需要花費動輒數百億資金,還有著極高的技術門檻。然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乃至整個產業鏈的飛速迭代——或者換個更直白的說法,就是“卷”之后,造車的門檻已經低了很多,在中國,就連造摩托的大運、造彩電的創維,也能通過“攢車”拿出足夠量產上路的產品來。而同樣身為消費電子制造商的小米,更是用三年時間就實現了量產,如今在中國車市銷量和流量都十分可觀。
反觀仍然背靠日系產業鏈的索尼,在研發能力和迭代速度上,可以說真的不是中國競品的對手。盡管索尼在智能化和駕駛輔助算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Afeela 1的量產進度相對滯后。隨著國內新能源品牌的技術進步,尤其是在芯片算力和智能駕駛系統的不斷升級,索尼在未來的競爭中已經沒有太多的優勢。
舉個例子,五年前,當索尼拿出貫穿式的中控屏,以及電子后視鏡時,可謂驚艷世人。但同樣的設計放到2025年的今天再看,卻早已沒有了新鮮感。畢竟,阿維塔,北汽新魔方、甚至東風風神浩瀚都已經用上了電子后視鏡,而作為合資車型的長安福特蒙迪歐,也早已經用上了貫穿大屏。
算力層面,許多中國品牌已經采用了更強大的計算平臺,如英偉達的Orin-X芯片,算力達到508TOPS,甚至有車型搭載四顆英偉達Orin-X芯片,算力已遠超索尼的800TOPS。小鵬、蔚來更是流片成功,已經有了自己的車載芯片。未來,當Afeela 1開始交付時,恐怕不僅其算力已經過時,而且國內新能源品牌可能迎來了新的技術突破。
拖沓了多年,索尼的黃花菜早就涼了,原本的強項,現在已經接近淪為弱項。唯一的亮點,就是索尼的Afeela 1可能兼容PS5平臺,能夠真正實現在車機上玩上《黑神話悟空》這樣的3A大作。但話又回來,8.99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5萬以上的起步價格,中國消費者完全可以買一輛小米,然后用剩下的40萬中38萬給個首付買個電競房,然后再用最后的2萬塊配一臺搭載RTX高端顯卡的高配電腦;或者,買一臺一萬索尼的高端電視,搭配一臺正兒八經的PS5……
再回到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本質上來看,索尼的合作方本田,自身在電動車領域的表現也不算突出。在中國市場,進入合資2.0時代的本田尚且要靠廣汽與東風兩大合資伙伴的反哺,推出一系列基于中國本土技術的電氣化車型。而在全球市場,本田為數不多的純電車型,如小型電動車本田e,其全球累計銷量也僅為1.25萬輛(而且去年就已經停產)。要打動全球市場、乃至中國市場的消費者,索尼別說面對中國的諸多強勁對手以及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就連日本本土的日產Ariya和豐田bZ4X的關都很難過……
結語
再等上兩年,索尼的Afeela 1,還會剩下多少吸引力呢?恐怕即便是最鐵桿的“索大法”鐵粉,也不會有幾個人會掏出8萬多美元,跟自己的錢包鬧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