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不看網絡直播,因為直播不能快進;即使要看,看的也是錄播,一般選擇2倍速。
但昨晚的小米汽車的發布會我看完了全程。
雷軍普通話不太標準,湖北人嘛,南腔雜著北調;幽默水準與羅永浩之間差了好幾個郭德綱,但雷軍事業搞得這么大,身材保持這么好,頭發還沒掉,臉上總是在疲倦中帶著真誠的微笑,讓他與其它企業家完全區隔開來了。
因為雷軍,小米這個品牌具有強烈的人格化意味。
我掰著指頭算了一下,我大概買過近五十樣小米的產品。盡管如此,我不認為自己是米粉......我是果粉。
小米產品還達不到我心目中的那根金線。
我買小米產品,圖的是“可以瞇著眼睛買”。
為什么不說“閉著眼睛買”?
因為小米有些產品我看不上。
當然,盡管有些產品看不上,也不需要“睜大眼睛買”,小米產品很少會讓你吃虧上當。
性能平平的產品,價格極其實惠;價格較高的產品,則性能拉滿。
在性價比這一塊,小米拿捏得死死的。
說到底,購買小米產品只需象征性地看一下價格標簽即可,重點在于自己是不是有真實的需求。
這是小米的優勢,也是小米的宿命。
昨晚的發布會就是一個絕佳的注腳。
雷軍講車,講了大約一個半小時,都快把車講成了小米雜貨鋪——恨不得把所有的小米產品都裝到小米汽車里去——就是不講價格。
雷軍心里太清楚了,價格是整個發布會的高潮,前戲階段,就是要不斷刺激觀眾,這里有什么料,那里有什么料,成本有多高,付出有多少。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價格真的低不了。
與之相對,觀眾一直刷屏反價格“PUA”,希望小米“不忘初心”,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在價格戰極其慘烈的電車市場掏出一片價格洼地來,比如19.99萬元,15.99萬元,甚至9.99萬元。
價格終于亮相了:標準版21.59萬元,徹底斷了某些人“1字頭”的念想,更不要說個位數的“青春版”。
2字頭的價格,大概會勸退不少米粉。
那些出得起21.59萬元的,我相信主力車型應該選擇24.59萬元的Pro版。
Pro版本我也看得很動心。
小米發布會公布價格環節,通常會引發全場山呼海嘯般的掌聲,但昨晚的這個環節有點平淡。
也許21.59萬就是很多人預期的價格——雷軍沒有讓米粉的預言落空,這就是最大的落空。
小米被自己價格的刻板印象鎖死了,包括汽車。
如果標準版定價19.99萬,向1999元的小米一代手機隔空致敬,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
我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是某個說不得惹不起的品牌開發布會,也會講配置如何遙遙領先,但到了價格環節,搞出一個遙遙領先的價格,比如50萬,鐵粉們會沖著這個價格山呼海嘯:他們為國產品牌在價格上挑戰國際大牌而自豪。
小米沒有這個待遇。
我也不希望小米有這個待遇。
小米鎖死在某個價格區間,其實也不是壞事,“性價比”是它的護城河。
好用不貴,是“國民品牌”的標配。
我不希望小米借著高價走上“神壇”。
在商言商,不要動不動把產品和家國天下的情懷糾纏在一起。
前幾天雷軍試車的帖子里有一瓶2塊錢的農夫山泉,引來一頓網絡暴擊。
而這,卻是我為小米擊節贊嘆的一幕。
不見風使舵,不見利忘義,不落井下石,讓我看到雷軍的磊落人品。
在發布會上,他既敢對標特斯拉和保時捷,也坦誠人家的優秀,指陳自己的不足。
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我發自肺腑祝福他財源廣進的,其中必有一個是雷軍。
祝福小米汽車和所有國產新能源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