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雷軍以“小米式”的風格,公布了小米SU7的汽車售價。
小米SU7標準版售價21.59萬元,Pro 版售價24.59萬元,Max 版售價29.99萬元。巧合的是,如果將標準版售價21.59萬元,減掉價值1.6萬元的免費升級配件,標準版售價剛好落在了19.99萬元。
“關于小米汽車如何定價,幾乎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運動。我們自己也慌了,不知道定什么價錢才是合理的。”
在小米汽車發布會后的交流環節,雷軍透露了小米SU7的定價過程。雷軍稱,公司內部最初標準版的售價定為22.9萬元,頂配版的售價則為35萬元。但是,雷軍最后決定要讓小米的鐵桿用戶感受到足夠的誠意,選擇繼續降價。
“特斯拉model 3的盈虧平衡點是22.3萬元。小米SU7的定價,肯定是要虧的。”
雷軍對鈦媒體App表示,沒有哪個行業的價格戰比手機行業更激烈,從手機行業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小米就抱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態度。在三年前,小米決定造車之后,就一直在積累現金。三年時間,小米賬上積累了300億元現金,未來有可能還會進一步積累現金。
根據小米的最新財報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現金儲備為1363億,創歷史新高。2023年小米在以汽車為主的創新業務上花費為67億元。此外,該業務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為8億元。2022年,小米披露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為31億元。這意味著,自披露汽車業務費用以來,小米在汽車上已經投入了超過百億元。
“我壓根就不考慮價格戰這個問題,小米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應對未來五年汽車行業任何激烈的競爭。”雷軍對鈦媒體App表示,別看現在有三四百家公司在做新能源汽車,最后只有5-8家能活得下去。“我的觀念就是聚焦、再聚焦,把所有的力量聚集到一點上,把這個車真的做好。”
顯然,雷軍的定價策略已經起到了效果。根據小米披露的數據,小米SU7開啟預定之后,4分鐘內大定(指的是那些已經交付定金且購車意向極高的客戶)破萬臺,上市27分鐘后大定達到5萬臺。
“蘋果造車花了十年時間,中間遇到了無數苦難,最后決定放棄。但是我絕對不會放棄。”雷軍稱,小米的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汽車已經成為了戰略的核心部分。小米的目標是用15年到20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這個漫漫征程才剛剛開始。
以下是鈦媒體App等媒體與雷軍的對話內容,略經編輯:
提問:近期許多新能源車企紛紛降價,您認為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米發布了SU7這款車,您認為小米的優勢在哪里,消費者會不會買賬?未來,小米會加入價格戰嗎?
雷軍:我認為消費者買不買帳,未來24小時內我們就會知道結果。我的同事告訴我,發布會開始的第一分鐘就有10萬人將小米SU7加入心愿單,但最終有多少人真正購買還需要時間來觀察。不過,我認為用戶的熱情是足夠的,小米的誠意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當前市場確實很激烈,競爭殘酷,也是一個淘汰過程的開始。
小米在手機行業經歷了13年的競爭,我們深知其殘酷性。我認為價格戰只是競爭的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產品在技術和生態上的表現。小米的優勢在于智能和生態,同時我們的車輛外觀美觀、駕駛體驗良好,我認為在50萬以內的車型中很少有對手。所以,我對這款車非常滿意,相信喜歡車的人都會喜歡。
提問:我們注意到,每一輛小米汽車背后都有“北京小米”四個字。請問在北京小米汽車誕生過程中,您認為北京市政府給予了哪些支持和幫助?
雷軍:這三年的造車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受到北京仍然是創業、創新的沃土。過去14年孕育了小米和許多創新企業,這次也孕育了小米汽車。如果沒有北京市政府和亦莊的支持,我相信在三年內完成所有這些事情是不可思議的。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我認為北京地方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于小米汽車工廠,雖然之前小米主要依靠代工生產,但我不希望大家低估代工廠商對制造的參與和理解。我們在2020年就建立了實驗工廠,今年2月份,小米的手機無人工廠已經建成。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規模工廠,雖然不能說是全球最先進的,但絕對是最先進的之一。
提問:您認為應該如何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車等大宗消費?
雷軍:我認為政府需要下大力氣,特別是要提升充電樁的建設和質量標準,以及充電效率。初期可能需要對公用充電網絡進行補貼,以消除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的疑慮。我們初期的標準版續航里程是700公里,但實際在高速上能跑到大約500公里。
假如充電設備都是高功率、充電快速且質量優良的,那么消費者對購買純電動車的疑慮就能得到解決。這樣既能綠色環保,又能提振消費。純電動車和智能電動汽車一旦使用后,那些智能體驗會讓你感覺到油車的落后。所以我認為30歲左右的用戶真的應該去體驗一下,中國的純電動車和智能科技非常領先,很多還在BBA的品牌里面的人,可能還沒有感受到這個時代的進步。
提問:目前,各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您也提到了小愛同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搭載在小米汽車上。您如何看待這種人工智能技術?新一輪的科技變革和革命,小米如何抓住這方面的機遇?
雷軍:自2016年小米提出“All in AI”戰略以來,我們設立了AI實驗室,并發布了小愛同學。去年我們升級了科技戰略,每個業務都要實現AI化。在汽車中,大模型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小愛同學端側大模型的賦能,結合車內傳感器,可以實現更多智能化功能。
有人可能會認為在車里搞個大模型是噱頭,但我們的自動泊車使用的是端到端的感知決策模型,可以將識別的精確度提升到5厘米內。這樣,人停不進去的極窄車位,車自己可以停進去。
大模型帶來的變化非常大,未來自動駕駛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智能駕駛需要大量投資,否則很難跟上技術的發展。華為、蔚來、小鵬以及理想等企業正全力投入智能駕駛領域,我認為這對于傳統汽車制造商而言,無疑是面臨了巨大的資金和轉型壓力。所以,你也會看到科技公司和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方面的決心和投入。總結來說,我認為未來AI將在汽車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其價值。
提問:蘋果公司最近放棄了造車計劃,華為則多次強調他們不參與造車,而是選擇與車企合作。作為手機廠商,小米親自下場造車,并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出SU7,您有什么樣的考慮?
雷軍:小米的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它本身是一套東西,只不過是在不同的場景里的應用不同。想象一下,車不就是一個移動的房間嗎?它就是全屋智能。去年我們升級公司戰略后,汽車已經成為我們戰略的核心部分。
蘋果放棄造車的問題,我被問了100遍了。我能理解蘋果,他們花了10年時間,中間遇到了無數困難。但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放棄造車,這是一個戰略,完全不能放棄的戰略。當然,他們放棄了,我也輕松了一些,少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小米汽車支持蘋果生態,中國的蘋果用戶也很多,他們也是小米汽車的目標。
提問:小米作為北京本土成長起來的領軍企業,北京對小米提升整個智能高質量發展和普遍帶動寄予厚望。隨著超級工廠的投產,您能否談談小米對于北京在新能源產業和智能制造產業鏈的發展及升級有何規劃和考慮?
雷軍:我們非常感謝北京市政府對小米的支持。我們在昌平建立了手機工廠,在亦莊建立了汽車工廠,這兩個都是非常現代化的工廠,投資都非常大。我們的目的是帶動北京的智能制造。
以汽車為例,因為汽車基本上都是50公里范圍內配套,它會拉動周圍的所有零部件廠商在小米汽車工廠周圍集聚。我們選擇的地方緊鄰奔馳,這樣我們可以共享很多供應鏈,小米汽車的供應商里面有2/ 3是BBA的供應商。我相信隨著小米汽車的成長,會有更多的供應商在周邊形成。所以我希望北京的這四家汽車企業(奔馳、北汽、理想、小米)能夠合作起來,共同推動北京的智能制造發展。無論誰發展起來,周邊的零部件和生態鏈、產業鏈都會變得更加完善,我們小米也會受益。
提問:您認為人車家全生態互聯的最終形態是什么?
雷軍:從車的角度來看,最終形態應該包括行車場景和駐車場景。我對駐車場景的理解是一個全屋智能的房間,全屋智能意味著所有東西,都會像標準房間的裝修一樣智能化。因此,我認為未來汽車應該是全面的智能化,每一個器件從芯片到操作系統的底層都應該打通,這樣無論是在車上還是在家里,體驗都是一樣的。
我們一直在研究車規和消費電子標準之間的差異,如何將消費電子的質量提升到車規水平,使得同一個產品可以在所有地方使用。我們今天介紹的許多生態產品都是如此。例如,香氛劑可以在家里使用,也可以在車上使用。我們正在考慮如何將產品通用化,使其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小米在生態方面擁有強大的能力,這些資源都是現成的。我們不僅制造筆記本和平板,還計劃制造空冰洗等產品。我們相信,小米的原生態能力將逐步應用到汽車領域,這將是我們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提問:根據你們最新發布的財報,小米現在的現金儲備是1363億。我想知道,這么大規模的現金儲備中,有多少是為接下來的汽車價格戰準備的?同時,因為你們也在AI、芯片和大模型上有所投入,未來小米的資本投入將如何在這些方面分配?
雷軍:去年我們在研發上投入了191億元,今年將投入240億元。按照這個速度,1300億應該足夠我們使用五年,所以我根本不擔心這個問題。小米三年前決定造車時,就下定決心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應對未來五年的任何挑戰。我們一直在積累現金,小米的現金儲備在過去三年增加了300億元。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會進一步積累現金,以確保我們有足夠的能力。
我說過我們要用15到20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這個漫長的征程才剛剛開始。還有一點,我認為沒有哪個行業的價格戰比手機行業更激烈。我們從小卷到大,從來都是卷王,我們還怕(汽車行業)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