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6 日消息,彭博社知名游戲記者 Jason Schreier 于 4 日發布了自己對今年游戲行業的預測和展望:任天堂將最終揭曉并開始銷售下一代 Switch、《文明》《刺客信條》等大型系列的新作品也將發行、眾多電子游戲行業員工則希望殘酷的調整期能夠結束。
IT之家整理主要重點如下:
行業復蘇的開始
雖然可能并非每家公司都能迅速恢復到疫情時期的高峰狀態,但行業“確實”會有所回升。主機市場的增長已經放緩,但計算機市場卻在快速擴張。Steam 并沒有公開月度或日活躍用戶數,但它在 2024 年的并發用戶數突破了 3900 萬,比去年增加了 600 萬。
此外,下一代 Switch 也有可能引發一波消費熱潮,特別是對于那些渴望新游戲的早期用戶。而且,今年會有比去年更多的游戲公司開始尋求收購,一些潛在的投資者也在出現。盡管裁員還未完全結束,但視頻游戲行業確認正在走向復蘇。
告別獨占
去年,日本游戲巨頭 Square Enix 發布了《最終幻想 VII 重生》,該作在 PlayStation 5 上獨占發售,可能是最后一款第三方獨占游戲之一。此后,Square Enix 宣布將推進跨平臺戰略,預計《重生》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登陸 PC,而更多的移植版可能會陸續推出。
連索尼和微軟這些主機廠商也開始將自家游戲推出對方平臺 —— 索尼的《蜘蛛俠 2》將登陸 PC,而 Xbox 的《奪寶奇兵:古老之圈》也將發布在 PlayStation 5 上。
獨占已不再劃算。游戲的制作成本太高,主機用戶群體的增長速度太慢,而不在 Steam 上發布就等于錯失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今年,我預計 Xbox 會全面轉向跨平臺,而 PlayStation 也會逐漸向這個方向靠攏。唯一例外的可能是任天堂,我們只能看看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
育碧的變革
育碧在巴黎的局勢并不樂觀。由于銷售未達預期,且《刺客信條:影》延期,育碧的股價跌至十年來的最低點。該作原定去年發布,但因《星球大戰:亡命之徒》表現不佳,發布被推遲至今年 2 月。如今,育碧正在考慮各種選項,包括私有化。
如果《刺客信條:影》大賣,育碧就有更多時間來處理公司未來的問題。但如果失敗了,我們可能會看到快速的重組,無論是出售還是收購。騰訊已經持有育碧股份,并與收購談判有關聯,甚至可能出現意外的買家,比如沙特阿拉伯的 Savvy Games Group。
《GTA VI》的推遲
發行商 Take-Two Interactive 已表示,《俠盜獵車手 VI》將在 2025 年秋季發布。但這些聲明有時并不靠譜。作為一款龐大的游戲,《俠盜獵車手 VI》面臨巨大的壓力,而 Rockstar Games 也承諾避免過度加班。我預測它會推遲到 2026 年。
《空洞騎士:絲之歌》今年發布
這款由《空洞騎士》開發商推出的獨立游戲續集,已經成為圈內的笑柄,雖然它的預期與一些大作相當。預測它今年將最終發布,并且會賣出幾百萬份。
生成式 AI 的“伊卡洛斯時刻”
盡管人工智能備受關注 ——EA CEO 威爾遜稱它是“我們業務的核心”—— 但結果遠未達到預期。像 ChatGPT 這樣的工具,雖然在工作流管理和提升生產力方面有一定幫助,但它的內容生成能力仍然不足。包括可口可樂的平庸廣告、錯誤的搜索結果以及 AI 制作的虛假社交賬戶,都遭到過吐槽。
今年可能有某家游戲公司嘗試將生成式 AI 用于游戲開發,并因此陷入困境 —— 從抄襲到可能的訴訟都有可能發生。
《半條命(半衰期)》的回歸
關于 Valve 公司經典射擊系列《半條命》的復興,已經有了不少傳言。《半條命 2》自 2004 年發布后,系列便沉寂了 13 年,直到 2020 年推出虛擬現實游戲《半條命:Alyx》。現在,關于《半條命 3》的傳聞不斷,因此今年我們有望看到它的正式官宣,雖然整整遲到了 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