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平洋房屋九亭店店長金超粗算了下近來的業績,發現自己帶領的團隊在短短一個月里,創下90萬元的業績。“想過樓市會回暖,沒有想到這么明顯。”金超坦言,這是今年以來,門店交出的最好成績單。
作為上海房地產市場的“主力”,受新政影響,松江的二手房成交量持續攀升。上海太平洋房屋數據顯示,從今年10月至今,二手房成交量已達3500套左右,10月成交量環比增長61%。兩個月里,松江的市場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現在的購房者更關注什么?記者對此走訪了一番。
就在10月8日,客戶李女士經金超推薦,購置了九亭鎮貝尚灣小區作為自己在上海的首套房,她為自己提前擁有了購房資格欣喜不已。9月底出臺的“滬七條”縮短了非滬籍居民購買外環外住房所需繳納社保或個稅的年限,釋放了不少像李女士一樣非滬籍居民的購買力,外環外區域的刺激效果顯著。“本來就一直關心著樓市,新政下來我就直接出手了,沒有什么猶豫的。”李女士說。
談起選擇松江的原因,李女士直言,除了新政影響外,松江部分二手房本身的優勢也很關鍵。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原本計劃過幾年再在市中心購房,但實地看房后發現,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在市中心買到心儀住房的概率較低。“后來發現九亭距離市中心也就幾站地鐵路程,小區環境也好,周邊配套齊全,更關鍵的是價位也在我能承受范圍之內,性價比真的很高。”
金超告訴記者,在今年下半年的購房群體中,非滬籍客戶數量明顯增多,而這批剛需客戶最看重的就是性價比。“不僅是指一個合適的房屋總價,客戶考慮更多的還包括交通是否便利、有沒有學區等因素。”他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最新的統計數據,松江10月的二手房成交量為1973套,幾乎是9月的翻番,他負責的九亭板塊成交量更是全區之最。“很多非滬籍居民購房的預算一般集中在300萬元至500萬元間,這樣的價格在市中心或許只能買到‘老破小’,但如果把買房位置選在郊區地鐵站周邊,既能滿足他們的交通需求,也能滿足對小區環境、學區等資源的要求,整體而言性價比就會很高。”金超說。
從事多年房屋銷售的小夏告訴記者,10月是松江房地產最火熱的時期,幾乎每家中介公司的咨詢量、帶看量都在翻倍增加,“我記得10月最高記錄,松江成交了120多套二手房”。只是,在洶涌的成交潮中成交價格并沒有水漲船高,甚至部分板塊存在降價現象。
小夏以松江老城的一處房產為例,從今年年初掛牌,到10月中旬都沒有找到合適賣家。“房子的地理位置一般,但掛牌價也在300萬元以上,新政出來后,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都降了,300萬元的預算可以選擇更新板塊的小區。”在小夏的建議下,房東最終降價15%才得以售出。
在小夏看來,外環外鮮少有二手房因為新政而漲價。“一來,現在買房的剛需客戶居多,出手更為理智;二來,房源數量也上來了,供應量提升,價格就很難上去了。”小夏說。
記者在走訪中還發現,11月18日上海宣布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后,松江的二手房市場也出現一些新趨勢。有中介在朋友圈發布房源信息時會明確標注“不議價”,有中介坦言,在和房東談判過程中,房東的心態已經越來越好,可議價的空間也 逐步縮小。
受此次調稅政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豪宅市場。有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以來上海共產生了30個“日光”盤,其中均價每平方米10萬元的豪宅盤就有1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