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起因是,有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米SU7標準版車主都遇到了,因為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導致車輛泊車過程中發生了剮蹭和碰撞的事故。
根據網上的報道,面對這些事故,小米官方客服表示這是系統的BUG,并愿意承擔全部維修費用。由于小米汽車也是一體化車身,因此整體維修費用不菲。
此外,小米汽車也會提供一部分的積分補償。但是對于用戶提出的代步車要求則不予滿足。
軟件程序BUG或是主因
泊車,是自動駕駛場景中最為基礎的功能。在泊車過程中,車輛控制器會事先根據周邊情況來規劃好泊車的線路。
同時,整車四周還遍布的超聲波傳感器,如果遇到了周圍有障礙物接近的情況,那么車輛就會自動剎車,甚至暫停泊車,達成一種“雙保險”的功能。
根據車主的描述:車輛在碰撞前倒車雷達不僅沒有識別到障礙物,防撞警報也沒有響起;更為關鍵的是,撞上障礙物后,車輛還在一直給電,由此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傷。
如何將危機扭轉為機遇?
小米汽車是當下毫無疑問的“流量明星”,其創始人雷軍所到之處都能聚焦很多人關注的目光。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過高的關注度,不僅成為推動小米汽車銷量持續走高的關鍵因素,也讓小米汽車一旦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也會被“無限”放大來看。尤其是這種并非偶發性的集體事故,自然會在網上招致不少的議論。
下一步,小米汽車需要盡快找到相關問題所在并加以解決。如果是軟件BUG的問題,那么就盡快推送新的軟件包,來修復問題。如果是硬件方面的問題,那么就需要把車輛召回,對相關零部件進行維修或者替換。
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給出說明,那么會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小米SU7的車主開始擔心。但凡這種情緒有所蔓延,必然會給小米汽車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現在是開始考驗小米汽車智駕團隊能力的時候了。
除此以外,小米汽車對于受到影響的消費者所提出的要求應該盡可能予以滿足。除了負責所有的維修費用以外,小米汽車應該盡可能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出足夠多的補償。
其實放眼全球各大車企,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類似的質量問題,召回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小米汽車能夠盡快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并加以解決;同時也能夠在客戶關懷方面做得更好一些,那么這次危機也有可能轉化為小米汽車新的機遇。
智能化需要放慢步伐
其實無論是對于新勢力車企還是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在智能網聯這個領域都需要放慢產品上市的步伐。雖然現在有OTA,可以通過后期的升級來修正一部分之前設計上可能存在的BUG,但是這也需要一個尺度。一旦相關的缺陷會導致小米SU7這樣集體撞墻的結果,這必然會影響公眾對小米的公信力。
更不要說不久前,在11月14日,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還進行了一場直播,展示了小米“車位倒車位”的智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雷軍還同時強調了小米汽車將會是國內率先在泊車場景中使用“端到端”技術的汽車品牌。在這種情況下,小米SU7出現了集體撞墻事件,不亞于打了小米汽車的臉。
泊車情況下,車輛多數處在低速過程中,而且地下車庫這種環境下,“鬼探頭”的情況也不會很多見。所以從用戶角度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之前完全沒法預料到的。畢竟如今的自動泊車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新車的標配,按理來說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對于小米汽車來說,應該不至于出現這樣的BUG。相關軟件OTA推送之前,必然已經經過廠家的多次測試。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證明小米汽車在前期軟件開發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小米汽車還需要盡可能找到自己流程存在的不足。只有一個更加魯棒的流程,才能確保自己在今后的新車以及更新軟件中不至于出現很多不必要的失誤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