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衡量快手商業化成熟度的視點一直落在其電商業務的表現,但新形勢下,對快手“以電商為軸帶動全局”的認知可能需要做一些調整。
快手新一季度財報經營數據中,表現最亮眼也最穩定的是活躍用戶數。其應用平均日活躍用戶 4.075 億,同比增長 5.4%;平均月活躍用戶為 7.141 億,同比增長 4.3%。此為快手平均 DAU 首度突破四億。
新立場制圖
當下,互聯網 App 應用流量已進入增長常態化收窄的周期。據 CNNIC 統計,截至 23 年底,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 10.67 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97.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10.53 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96.4%。
大盤增量難尋,紅利消退,各平臺之間對用戶時長的爭奪也進入“零和博弈”。因位列行業頭部,在流量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下,快手還能通過一系列經營策略(品牌效應、技術能力和內容創新)拉高用戶數據,當然也伴隨了增長的銷售及營銷開支。
剛過去的 Q3 覆蓋了巴黎奧運會,當下快手對體育 IP 的運營已經非常熟練,版權轉播搭配自制內容和互動玩法,奧運會期間,快手上相關內容曝光量達到 3106 億,有效拉動了一波流量。提高使用頻次這方面,平臺也對內容混排、流量分發等機制做了優化,三季度快手的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 132.2 分鐘,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 7.3%。
以豐沛的流量供給打底,用直播帶貨切入電商場景,一并帶動內循環廣告增長,這是快手商業化的邏輯鏈。但目前鏈條的松動之處在于,電商增長開始放緩,之前與其綁定的廣告業務在發展更多“外部助力”;行業頭部的地位延后了流量大盤見頂的影響,但急需高效變現的壓力是客觀的。我們也看到平臺更頻繁的將 AI 引為提效的解法。
曾經被視為互聯網變現天花板的電商業務,或許不再能為流量平臺提供“上岸”的想象。
01、綁定與解綁
快手在 2021 年明確“內循環廣告”概念,指在平臺內直播帶貨的商家和主播投放的廣告,讓流量曝光和產品導流直接形成域內閉環。彼時快手的支柱性業務直播打賞有下降趨勢,而抖音算是先行一步將直播電商模式跑通。
據《晚點 LatePost》2022 年的報道,當年一季度,抖快均有超 1/3 的廣告收入屬于 “內循環收入”。字節的廣告收入因此成為中國第一,而快手廣告收入也只比百度少 1/4。2021 年一季度,快手由內循環貢獻的廣告收入還不到 25%,一年過后這個比重已經超過了 35%。
新立場制圖
內循環廣告的增長與其電商 GMV 收入高度綁定,但今年二季度,快手電商 GMV 增速降至 20% 以下,三季度 GMV 同比增長 15.1% 與二季度持平。
社零增速減緩,消費需求處于緩慢恢復期,此為大背景。疊加從去年開始,電商兩大“派系”都更加深入對方腹地,貨架電商加強內容建設,內容電商摸索泛貨架轉型,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過,這一定程度上拉通了戰場,彼此產生更多正面競爭。三季度快手泛貨架 GMV 占總電商 GMV 比例提升至 27%。
考慮到三季度是電商淡季,我們會持續關注覆蓋大促周期的四季度的表現,不過據 QuestMobile《2024 年“雙十一”洞察報告》,這種互相融合的趨勢仍在繼續,內容電商平臺以“直播+貨架”的方式更加深度參與到大促之中;綜合電商平臺則針鋒相對,持續加碼直播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