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永遠的話題,上學的孩子媽媽就沒有幾個不焦慮的。
但焦慮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需要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他對學習有內驅力,自然會學得好,如果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媽媽再焦慮都沒有什么用,還會最大程度的破壞親子關系。
小學給孩子培養學習的習慣是最重要的,這個習慣并不是讓孩子大量的做作業刷題,這不是培養,這是摧殘。
作業不在于多,對知識有探索的興趣,熱愛閱讀,可以做到預習復習就可以了。
到了初中,因為所學的知識多了很多,這時候小學培養的習慣就大有用處,孩子自己會預習復習學習不會差。
初中的老師講課的節奏還不算快,對有學習興趣的孩子也比較喜歡,不懂的知識,老師可以多講幾遍,有責任心的老師還是很愿意培養好學生的。
但是到了高中,老師講課的節奏飛快,但凡有一個學生說懂了,或者根本不會問聽懂了沒有,立馬都是下一個知識點,老師再也不會有耐心培養學生,因為他也明白,這時候的學生基本都定型了,浪費時間毫無意義。
上了高中,學習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學習有沒有好的習慣,學習好不好,學校、老師沒有人特別在意,因為高中只是篩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