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儲能版圖擴張全面提速!
5月9日,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正式公布關于與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涉河建設方案審批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自去年4月9日宣布落戶上海臨港新片區以來,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時隔13個月,終于拿下項目建設前的最后一張“牌照”。

決戰儲能之巔
不同于特斯拉上海(汽車)超級工廠5個月的超高建廠審批效率,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在項目審批效率上顯得尤為“有耐心”。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以及全球最大的儲能消費市場,特斯拉深諳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流程審批耽誤的時間還可以從別的方面找補,按計劃,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將于明年一季度實現量產,這樣的規劃效率,就很特斯拉。
作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首個儲能生產基地,馬斯克對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寄予厚望。在去年底的四季度財報會上,馬斯克的一句發言曾被媒體視為“大放衛星”:“2024年,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增速會遠遠高于電動車業務。”雖然在C端層面,特斯拉儲能的品牌聲量遠不及特斯拉電動車,但特斯拉儲能出貨量的確常年位居全球前五,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儲能產業巨頭。

據起點鋰電發布的《2024年全球儲能行業發展藍皮書》內容顯示,2023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出貨量約為192GWh,其中出貨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是陽光電源、比亞迪、特斯拉、中車株洲所、Fluence。相較2022年全球出貨排名,2023年特斯拉以7.7%的全球出貨占比更進一位,躋身前三,增勢不減。
今年特斯拉一季度財報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特斯拉能源發電和存儲的收入和毛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營收同比增長7%,毛利潤同比增長140%。隨著全球儲能產業的加速“洗牌”,產業龍頭的市場集聚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特斯拉儲能或者說馬斯克的增速“魔力”或將進一步釋放。
令人期待的發展“魔力”
細數馬斯克一手創建的產業生態——電動汽車(特斯拉)、AI大模型(xAI)、新能源(4680大圓柱、特斯拉儲能)、太空探索(Space X)……馬斯克對于前沿科技產業的興趣幾乎全都被其轉化為極具發展前景的個人事業,更令人驚奇的是,憑借其獨有的超前敏銳性,這些產業布局之間竟在若干年后發生了神奇的交叉反應,進一步加劇了部分吃瓜群眾對老馬創業“宗教信仰般”的狂熱認同。

為了更低成本地造車,特斯拉摸透了規模化鋰電生產能力,不經意間為特斯拉儲能的龍頭地位鋪了路;為了更好地實現無人駕駛,摒棄激光雷達、All in FSD方案,為訓練視覺智駕數據采購海量數據計算芯片,海量數據積累以及計算芯片又順便為xAI的訓練鋪了路……
更離譜的是,當2024年中文互聯網盛傳Open AI創始人Sam Altman “人工智能的未來取決于清潔能源的突破”、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AI的盡頭是光伏和儲能”兩句話時,老馬帶著他的特斯拉儲能已經做到了全球出貨量第三……這不由得讓人懷疑,蔚藍地球的科技產業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老馬,而老馬也是王莽一般的“位面穿越者”……

老馬創業的“魔力”已毋須多言,出色的戰績讓其吸粉無數,也讓很多人開始期待老馬帶著特斯拉儲能進軍中國,又會“順便”為鋰電高端制造帶來哪些顛覆性成果。可以作為參考的是, 2023 年特斯拉通過售賣造車碳積分獲得了17.9 億美元的收入,鑒于特斯拉上海(汽車)超級工廠生產的汽車占到了特斯拉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折算過來就是超9億美元的碳積分收入是由中國工廠貢獻的……這不由得讓人開始期待,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會在綠碳工廠、碳交易、碳結算領域為中國鋰電制造產業帶來多少創新性的發展“靈感”。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特斯拉儲能所要面對的是體系完備、已經走出國門且在國際市場極具話語權的鋰電制造“老大哥們”,過去“外資強勢入場、內資仰望鼻息”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強強對壘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產業火花,這場“高端對局”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