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上汽集團股價一路高歌猛進,收盤于18.28元,漲幅達6.59%,成交額38.59億元。更讓人驚嘆的是,在過去九個交易日里,A股市場跌宕起伏,上汽卻逆勢上漲37.2%!要知道,11月11日開盤價才13.32元。這華麗的轉身,不禁讓人好奇:上汽這是吃上了什么靈丹妙藥?
這股價飆升的背后,是資本市場對上汽智能駕駛業務的滿滿期待。長江證券更是直接給出了“買入”評級,看來大家對上汽的未來發展都挺看好。十年間,上汽在智能電動領域砸了1500億,拿下了26000多項專利,打造了“七大技術底座”,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從2013年啟動智能駕駛研究,到2014年提出“新四化”戰略,再到今年智己發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覺式智駕大模型”,上汽在智能駕駛這條路上,可謂是步步為營。如今,智己L2、L3、L4級智能駕駛能力全線量產,累計安全行駛里程超過3億公里,Robotaxi商業訂單超20萬單,友道智途的自動駕駛重卡也開始商業化運營。
種種跡象表明,上汽的智能駕駛業務,似乎真的要迎來爆發期了。但問題是,這股價的漲幅,是否真的能匹配上汽的實際發展?這華麗的袍子下,會不會藏著虱子?咱們還得仔細瞧瞧。
上汽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成果斐然,又是L3級準入試點,又是智駕大模型,看著確實牛氣。但技術領先不等于市場認可,消費者最終買不買賬,還得看產品落地。就拿智己來說,雖然高階智能駕駛功能累計安全行駛里程超過3億公里,但這數據主要來自測試和試運營,普通消費者實際體驗如何,口碑如何,才是關鍵。畢竟,技術再先進,用戶體驗不好,一切都是白搭。上汽得琢
磨琢磨,怎么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力,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智能駕駛帶來的便利和安全。
智能駕駛技術日新月異,今天還是L3,明天可能就L4了。上汽雖然在Robotaxi、自動駕駛重卡等領域取得了一些商業化成果,但規模還不夠大,盈利能力還有待觀察。而且,技術迭代速度這么快,上汽能否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跟上市場節奏,也是個問題。上汽得加快商業化落地的步伐,盡快搶占市場份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智能駕駛不是單打獨斗,需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軟件、硬件、數據、服務等等。上汽雖然有零束科技這樣的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但生態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比如,高精地圖的覆蓋范圍、充電樁的布局、智能駕駛的法律法規等等,都需要協同發展。上汽得加快生態建設,形成閉環,才能讓智能駕駛真正落地生根。
智能駕駛領域人才競爭激烈,各大車企都在爭搶頂尖人才。上汽雖然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一定積累,但能否吸引和留住足夠多的優秀人才,也是個挑戰。畢竟,人才是創新的源泉,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就像一支球隊,光有好的教練還不夠,還得有優秀的球員。上汽得加大投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體系,才能在人才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