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正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10月30日,廣汽集團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營收282.33億元,同比下滑21.73%;凈利潤為-13.96億元,同比暴跌190.4%。在國內其他自主品牌蒸蒸日上的情況下,廣汽集團卻江河日下,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即便把時間線拉長到前三季度,廣汽集團的業績狀況也不容樂觀。今年前三季度,廣汽集團營收740.4億元,同比下滑24.18%;歸母凈利潤僅1.2億元,同比暴跌97.34%;扣非凈利潤為-18.7億元,同比暴跌146.49%;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9.8億元,同比下滑75.56%。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前9個月,廣汽集團的銷售和管理費用都在增加,而研發支出卻同比減少3億元。
所有的數據都在表明,廣汽集團壓力空前,這是廣汽集團連續11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以來,第一次陷入如此嚴峻的困境。
廣汽集團的巨額虧損,與銷量急速下滑密不可分。11月7日,廣汽集團公布了10月份的產銷快報,數據顯示,其銷量為18.58萬輛,同比下滑17.23%;前10個月累計銷量為152.08萬輛,同比下滑24.66%。
曾經作為廣汽集團利潤奶牛的合資品牌表現乏力,銷量接連下滑。廣汽本田10月銷量4.24萬輛,同比下滑33.29%;年內累計銷量35.15萬輛,同比下滑29.60%。廣汽豐田10月銷量7萬輛,同比下滑13.37%;年內累計銷量58.79萬輛,同比下滑23.31%。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廣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在合資品牌表現疲軟之時沒能頂上去,造成了廣汽集團整體下滑的局面。10月份,廣汽埃安的銷量為3.82萬輛,同比下滑8.07%,這已經是其今年連續第九個月出現銷量下滑;年內累計銷量為26.49萬輛,同比大跌32.51%。廣汽集團另一個自主品牌傳祺也不爭氣,10月銷量3.51萬輛,同比下滑7.52%;年內累計銷量31.22萬輛,同比下滑6.54%。
盡管合資品牌銷量大幅下滑,但其仍然是廣汽集團重要的銷量來源。前10個月,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銷量加起來占廣汽集團總銷量的61.77%,廣汽埃安和廣汽傳祺加起來還不到40%。與此同時,合資品牌提供的收益卻越來越少。根據三季度財報,廣汽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從上年同期的70.7億元下滑到了22.6億元。
由于A股公司通常只在中報和年報詳細披露收入結構,所以這里沒法直接作對比,但是從上半年的數據也能看出埃安和傳祺在收益上同樣撐不起門面。上半年埃安收入只有124.01億元,同比下降44.61%,按照其半年銷量17.74萬輛計算,單車均價僅6.99萬元,比其最便宜車型AION Y的起售價還低。傳祺也是如此,單車均價并不高。
在銷量和營收雙雙下滑的大背景下,廣汽集團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10月份,廣汽集團宣布總部辦公地址將從位于核心地帶的珠江新城CBD搬遷至郊區的番禺汽車城。此外,廣汽本田還在5月裁員近1700人,年中還有多名廣汽員工向媒體透露,多項補貼被減少或者取消,比如交通補貼只發放70%,加班費取消等,有員工直言是“變相降薪”。
但這些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廣汽集團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產品上,埃安的純電車型太依賴網約車市場,而且自燃、續航虛標等問題頻頻被投訴;傳祺的燃油車賣不動,也很想搞新能源,但推出的插混車型價格太高,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雖然廣汽將2025年定為自主品牌插混產品爆發之年,但這條賽道上已經擠滿了比亞迪、吉利、深藍、零跑等諸多強勁對手,廣汽想要追趕并不容易。
主編點評
不難看出,廣汽集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邊是每況愈下的合資品牌,一邊是未成氣候的自主品牌。廣汽集團可謂是因合資而興,如今又受困于合資。說白了,廣汽集團就是以前合資品牌的錢太好掙了,沒有居安思危,如今危機真正來臨卻束手無策。雖然廣汽集團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必須改變,但競爭激烈的車市會停下來等待嗎?
廣汽集團是該下猛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