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面板市場風云再起。
日前,在2024年TCL華星全球顯示生態大會(DTC2024)上,TCL華星宣布其首支印刷OLED專顯產品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并發布全新技術品牌APEX。
去年12月,全球首條印刷OLED顯示屏生產線在TCL華星武漢工廠開始設備搬入,今年6月,TCL華星就成功生產出了首片能夠正常顯示的印刷OLED面板,直到如今印刷OLED正式量產也僅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圖源:企業供圖
除了TCL華星的印刷OLED,目前全球已經量產的OLED技術還有另外三個:三星的QD-OLED、LG的WOLED、FMM-OLED。
TCL科技高級副總裁、TCL華星CEO趙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等采訪時表示,從技術原理而言,印刷OLED有可能是唯一能夠覆蓋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技術)。小尺寸指智能手機,大尺寸指大的TV產品。
“我們做得最大的印刷OLED產品是65吋的8K高端TV。眼下我們把OLED聚焦在中尺寸領域,包括平板、筆電和顯示器,也包括醫療類的專業顯示器,我們更多還是停留在這些領域。”趙軍提到,除了上述領域外,印刷OLED仍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有待開拓在其他應用場景中的應用。
而印刷OLED也順應了現在整個顯示產業發展的大的趨勢,即OLED在中尺寸應用的拓展和滲透率的提高。“這是整個顯示產業未來五年唯一能確定的大趨勢。”趙軍說。
據了解,TCL華星的印刷OLED首款應用產品選擇了醫療顯示屏。TCL華星印刷OLED中心的中心長曹蔚然解釋,醫療顯示屏幕對技術要求較高,先進入該賽道也是對印刷OLED技術水平的一種檢視。
此外,印刷OLED產線尚處于產能釋放初期,產能較小,無法應對需求量很大的產品,而醫療顯示屏的規格恰恰相對較小。而由于印刷OLED不需要Fine Metal Mask(FMM,一種用于OLED顯示器制造中的精細金屬掩模板,通過精確控制有機發光材料的蒸鍍位置來形成高分辨率的像素圖案),在模型切換上、在不同產品上切換更快,在少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上更有優勢。
事實上,TCL華星的印刷OLED下一步仍計劃要進入到消費電子領域,如顯示器、筆記本和平板等。曹蔚然舉例,TCL華星能利用印刷OLED的低成本優勢,降低OLED筆記本的成本,做成主流的產品。
圖源:企業供圖
另外,手機一直以來都是半導體顯示廠商的必爭賽道。Omdia的最新數據顯示,OLED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正逐年上升。2023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5.95億部,滲透率達到51%。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攀升至6.61億部,滲透率增至55%。而到了2028年,OLED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有望達到7.5億部,滲透率也將隨之提升至60%。從2023年至2028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復合增長率預計為4.74%。
“手機是我們技術上一直努力的方向,去年我們與設備廠商合作,(屏幕)分辨率已經能達到320PPI,基本上能夠滿足手機初步的需求,接下來就是解決精度的問題。”曹蔚然說。
相比于其他的OLED技術,印刷OLED在成本上有其先天優勢。據曹蔚然介紹,一方面,印刷OLED相對其他蒸鍍技術材料利用率更高。前者采用噴墨的方法,超過90%的材料會留在面板上,而蒸鍍技術只有30%會留在玻璃上,其他的會浪費在真空設備以及研磨板上。
另一方面,印刷OLED的制程相對簡單,對設備的投資要求較低。例如,在整個印刷OLED的制程里,真空腔體的數量只有現在蒸鍍技術的10%,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此外,曹蔚然表示,在畫質上,印刷OLED是目前OLED技術中唯一能夠實現紅綠藍規則像素排列的技術,可以實現和LCD一樣的像素排列,在文字的顯示、色彩上具有優勢。在低碳方面,印刷OLED與蒸鍍的OLED相比,碳排放將減少20%。
趙軍補充道,由于印刷OLED在提供比較好的顯示性能的同時,又提供了有一定競爭力的OLED的顯示方案,這個方案就有望讓介于中端和高端之間的腰部產品使用上OLED方案,擴大OLED在中尺寸的智能終端產品上的普及和使用。
在趙軍看來,印刷OLED的發展和量產會帶來更多上下游的產業機會,“比如我們用的核心的印刷的設備,比如大型機、VOC設備,還有上游的一些打印材料,實際上都會給這些產業、合作伙伴帶來新的商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