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掀起的技術浪潮,正將科幻變為現實,比如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一旦黑科技泛化落地為產品,其商業價值不可估量。
在中國,小鵬、吉利、廣汽、奇瑞已秀出了飛行汽車。不局限于擁堵的地面競爭,這些車企集團還想在低空經濟中分一杯羹。
按照馬斯克預測,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屆時,世界上會有至少100億個人形機器人,其價格可能會比汽車更低。馬斯克不只是吹吹牛帶節奏,中國企業也不是吃瓜群眾——數家立志轉型科技公司的車企已表示要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11月15日,長安汽車也宣布了相關計劃。在上周廣州車展首日的科技早茶會上,長安汽車告知公眾,“長安不僅要造機器人, 還要造飛行汽車,布局海陸空立體交通解決方案。在機器人領域,將開展類人機器人、汽車生態機器人等相關產業布局。”
長安還拿出了具體規劃:5年內,投入超500億元,2026年前推出長安飛行汽車產品,2027年前發布人形機器人產品,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汽車大公司想變科技大公司,首先還得把汽車造好、賣好。
2024年1-10月,長安汽車集團累計銷量達215.6萬輛,同比增長2.1%。其中自主品牌海外市場累計銷售31.9萬輛,同比增長61.8%。眾所周知,三大央企之中,長安汽車最早擺脫合資依賴,構建出成熟的研發體系,銷量上主要靠自主品牌挑大梁。
智能化“北斗天樞”、電動化“香格里拉”是長安汽車早在2018年發布“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戰略”時候就明確的兩大戰略。近兩年,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賽道表現出的強勁勢能行業有目共睹——2024年1-10月,自主新能源累計銷量超53萬輛,同比增長46.4%。旗下長安啟源、深藍汽車,以及阿維塔(與寧德時代、華為合作)三大品牌銷量均有明顯增長。
本次廣州車展上,除了當紅新車,長安汽車還帶來了SDA平臺+天樞架構、新藍鯨雙電機混動總成、金鐘罩電池 CTV、金鐘罩電池(半固態)、氫燃料電池系統、TTI OS 3.0 開放世界等展品,好好秀了一把全棧自研硬核實力。
人形機器人是AI和機器工程的結合,在AI的推動下,機器人的智能將由窄變寬。汽車,是長安最熟悉的機器,所以在人形機器人成形之前,長安汽車再次強調了“智能汽車機器人”,這個產品定義能幫助我們去理解長安汽車為何要造出啟源E07這么一臺“形態可變、功能可變、軟件可變”的車。
由此,我們梳理一下長安汽車技術戰略的架構層次。
智能化“北斗天樞”被長安稱為一核兩翼,包含長安智駕、長安天樞大模型、天衡分布式電驅技術平臺。
談到長安產品層面的智駕表現,我們立馬會聯想到華為與阿維塔、深藍的合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長安并沒有完全把靈魂交給外援。“北斗天樞”里的長安智駕,顧名思義是長安自研的高階智駕,其本質是“具身智能”,通過不斷感知外界環境、訓練決策效率,來實現自我進化,邁向更高智慧——啟源E07就是長安自研高階智駕的首次量產落地車型。
天樞大模型,即為SDA天樞架構、天樞大模型。
天樞架構全面整合智駕、智艙、車身、動力、底盤五大領域的海量數據;天樞大模型則被喻為“大腦”與“小腦”的結合體,它模擬人類的五感輸入機制,構建感知-思考-行動的端到端模型。
天衡分布式電驅技術平臺的作用,如同“智能汽車機器人”靈活強健的四肢,長安汽車形容它“超矯健、超聰慧、超安全”。目前,這套技術方案已經能夠讓啟源E07在掉頭、加速、避險剎車等環境下,具備更強更精準的運動能力。
所以,了解到這里,再去看長安汽車要造機器人這事兒,就沒有那么懸空和突兀了。
最后,我們以長安為例,談談新一輪變革發展中,車企的使命擔當。
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依然是汽車行業不變的特征,但“汽車”正在被重新定義。汽車電動化,只是上半場,下半場競爭是智能化。從當前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來看,“軟件定義汽車”已然明確。中國汽車工業唯有站在前沿視角謀劃布局,才可能脫離被低端制造捆綁的命運困境,進而爭得經濟貿易的話語權。所以,近些年,汽車圈和科技互聯網企業不斷交融、強化合作。
造車四十年,2024年是長安汽車邁入轉型躍遷的關鍵年。10月下旬,長安汽車召開第四屆科技生態大會,分享“新汽車 新生態”的階段性成果。在筆者看來,新汽車是載體,創建新生態的戰略意義則更加深遠。
產業鏈升級,需要強大且持續的牽引力。長安具備自主研發實力和體系戰略,面對當前復雜激烈的競爭,它不僅要通過造車賣車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作為央企,它責無旁貸成為那股牽引力,擔起“構建新生態”的使命。
回到長安汽車宣布造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這件事情上。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它會在三個領域帶來躍進式發展。
首先,“人形機器人是真實世界中工程學的發展”,換言之,要造人形機器人,光靠AI是不行的,首先要具備現實造物的強大機制,比如特斯拉,比如已經嘗過智造甜頭的中國車企。
其次,當機器人協同(聯網機器人)起來,“云端計算和邊緣計算能夠充分結合”,完全性的自動駕駛汽車是初步代表,為研發人形機器人提供了經驗。
再者,怎么理解具身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與真實世界的交互界面”,它的運轉離不開AI技術的推動;同時,未來,人形機器人在為人類服務的過程中,也會反向促進AI進步。
【寫在最后】
開頭,我們提到馬斯克。在年輕一代心目中,馬斯克是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夢想的科技極客——瘋狂的想象,瘋狂的執行力,他或許是美式創新的代表人物。那“中式創新”又是一股怎樣的力量呢?很欣慰,正在努力轉型科技公司的央企長安,已經拿出了自己的下一輪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