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東集團正式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凈營收2604億元人民幣(約37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1%;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17億元人民幣(約17億美元),較2023年第三季度增長47.8%。
不難看出,即便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當下,京東依舊實現高質量增長。“三季度,隨著整體消費者信心回暖,京東收入增長加速,利潤水平保持健康。”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會后表示。
深究下來,這一增長的底色并非盲目擴張,而是建立在成本和效率不斷優化的基礎之上——“低價好物,極致服務”,創業二十年,京東始終從零售的本質著眼,不靠短期補貼拼低價,而是從供應鏈里擠水分,讓用戶、品牌商家真正得到實惠,讓低價伴隨著品質。
這對于京東來說已經駕輕就熟,過往二十年積累的供應鏈和履約基礎設施能力,推動了體驗、成本、效率的不斷升級,這對電商平臺來說尤為重要。“產品、價格、服務”——這個被行業普遍認為的不可能三角在京東達成了。
聊聊京東財報的秘密
當下,國內電商行業競爭加劇,京東的核心品類優勢依舊鞏固,服裝、超市等品類的增長勢頭強勁。
本季度,京東收入加速增長——其中,3C家電等核心優勢品類收入同比增速提升,日用百貨品類收入連續三個季度保持高個位數同比增長且超出行業平均增速,超市和服裝品類收入都取得了同比雙位數增長。服務收入約55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6.5%。
具體來看,3C數碼家電依舊是京東的大盤,收入1225.6億元,同比增長2.7%。
(數據源自:復旦消費大數據實驗室)
帶電品類的強勢回暖,離不開“以舊換新”在全國的逐步推開。今年7月25日,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8月26日至今,北京、廣州、上海、浙江、四川、等全國20余地的以舊換新政府補貼活動陸續上線京東,京東還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投入65億元,為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有力支持。
憑借多年深耕的自營模式和先進的物流履約能力等差異化供應鏈優勢,京東為消費者帶來豐富的產品選擇的同時,還提供“送、裝、拆、清”一體化服務,讓消費者能夠輕松省心地享受政府補貼的流程。
但享受政策紅利的前提是,一方面,京東此前憑借自營優勢牢牢占據了用戶心智,成為用戶以舊換新的平臺首選,另一方面,大件產品的依舊換新涉及到舊品取貨和新品安裝,京東已在此服務多年,此外,京東多年來在供應鏈端的耕耘,也助力接住了這一波紅利。
除了大放異彩的3C類業務,日百品類也成為拉動京東大盤增長的重要引擎。財報顯示,京東第三季度日用百貨商品收入820.5億元,同比增長8.0%。
日用百貨商品包括快消、時尚、家居、家裝等,其特點是長尾商家多,客單價低,訂單總量高,復購頻次高。京東超市業務促進了這一品類的增長,今年是京東超市十周年,許冉曾對外稱京東超市是京東集團決勝下個十年的重要戰場之一,此外,服裝、時尚品類也錄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業績增長的背后,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京東體驗到“又便宜又好”的產品與服務,因此京東的活躍用戶數和用戶購物頻次已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超預期的數據,離不開京東聚焦于用戶體驗、優化成本、提高效率的戰略布局。
告別盲目拼低價時代
回歸零售本質
時至今日,“低價”已經成為各個電商平臺的核心賣點之一,各類補貼融入了大家的消費日常。低價能夠吸引用戶,但平臺不得不犧牲一部分利潤,甚至是降低品質,損傷用戶的利益。
隨著用戶消費心智的升級,毫無頭腦的“卷低價”已經無法構成核心競爭力,再想試圖以簡單的短期補貼來換取增長,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對此,京東為“拼低價”做了升級——低價、品質、服務三者并存,讓用戶同時擁有低價好物和極致服務,給商家讓利但依舊能盈利,京東作為中間一環,并不犧牲任何一方,而是通過提升供應鏈來打造地基,通過提高效率來挖掘利潤空間。
那么,利潤來自哪里?從去年初以來,京東啟動了“春曉計劃”——針對第三方商家,從多個方面助力商家簡單開店、輕松掙錢,例如商家最快1分鐘即可通過“京東招商”微信公眾號極速入駐。今年三季度,春曉計劃進一步升級,推出“三大星級規則升級”等15項新舉措,幫助商家享千億級流量扶持、超億元廣告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