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世界,成為驅動經濟和社會創新的強大引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有何新趨勢,怎樣更好地讓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在近日召開的2024中國自動化大會上,與會院士專家展開了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南寧
“人工智能正在使自動化技術以更大的規模和深度融入各行各業,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表示,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強調智能體通過感知、認知和行動,與物理環境進行深度交互,將極大增強自動化系統的柔性能力,使得自動化系統不再局限于預設的程序,而是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自主決策和行動,包括對人的意圖和行為動機的理解。這是未來工業軟件——具身軟件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表示,在智能時代,算力規模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算力將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質生產力。然而,算力優勢不在于算力體量,而是更高的計算效率、廣泛的新興技術應用以及健全的基礎設施支撐,因此,算力網是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趨勢。他提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算力發展漲幅的領跑者,中國人工智能需要自己的大模型底座,以便承載以中文語料和中國歷史的文明傳承。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于海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于海斌展望了“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制造”的前景。他表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動力引擎,在制造業由數字化深化邁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創新設計能力弱、智能自動化水平低、產業供應鏈韌性差等技術挑戰。而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前景和空間巨大,應發揮海量制造數據的優勢,實現知識和業務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滿足設計制造一體化、柔性制造、綠色制造等關鍵需求。他提出,人工智能科技必將遵循“從數字走向實體”的發展規律,才能真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基石。

清華大學教授劉云浩
清華大學教授劉云浩說,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今天的物聯網邁入了新階段,更加注重其可賦能性,特別是在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物聯網從服務消費端逐步延伸到服務生產端。通過工業互聯網系統的賦能,企業可以逐步在數字世界中對生產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實現“數字先行”。這使得數字孿生企業能夠先于實體生產進行主動思考、推演和論證,從而更好地指導實際生產過程,提升生產效率和決策水平。這種轉變標志著物聯網正在從單純的感知層面,向著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方向邁進。(來源:人民網)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簡稱:高校聯盟)是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曲阜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54家高校、企業共同發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盟發展會員300多家, 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聯盟由一批積極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元宇宙”教育事業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的公益性、全國性學術交流服務平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擔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聯盟理事長。聯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聯盟主要工作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稱是“山西省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經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批準,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專業研究人工智能、賦能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獨立法人組織。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及理事會資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計劃,將研究院打造成為山西省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示范應用推廣平臺,同時面向全國開展人工智能業務。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擔任,院長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焦李成擔任。研究院內設AI產業學院共建中心、實訓實習就業中心、實驗室建設中心、專家智庫等6個職能部門。歡迎加入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專家智庫,共同賦能高校AI人才培養及產教融合事業發展。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區塊鏈專委會(簡稱:高校區塊鏈專委會),是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貴州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中國網安、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4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70多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顧問;福州大學蔡維德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中心主任陳鐘教授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為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高校元宇宙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元宇宙專業委員會(簡稱:高校元宇宙專委會),是由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汕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市元宇宙協會、英偉達中國、海爾衣聯網研究院、海豚大數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國20多所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軟件與虛擬現實領域專家趙沁平擔任高校元宇宙專委會名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名譽院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李伯虎擔任高校元宇宙專委會名譽主任;清華大學信息國研中心可信軟件和大數據部常務副主任邢春曉擔任高校元宇宙專委會主任委員。目前已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30多家。高校元宇宙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強校企合作、推動元宇宙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為元宇宙教育教學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簡稱: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是由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印刷學院、西藏民族大學、河北金融學院、重慶財經學院、蘇州城市學院、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百度、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6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賴茂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擔任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主任委員。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數字經濟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推動產學研合作,為高校數字經濟專業教育教學提供專家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