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海遇見鄔達克,建筑的性格折射出城市的精神。當藝術遇見鄔達克,文化的感知詮釋出城市的魅力。
30 幢建筑,30 幅畫。
一位把設計城市建筑作為畢生事業的人和一位把描繪城市建筑作為畢生責任的人,穿越時空,通過明信片《鄔達克留給上海的30幢經典老建筑》在這里相遇。
吳同文住宅
D.V.Woo’sResidence
吳同文住宅(今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銅仁路333號),該建筑是鄔達克現代風格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上海近代花園洋房中的經典。
國際飯店Park Hotel
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建筑外形仿美國早期摩天樓形式,立面強調垂直線條,層層收進直達頂端,高聳且穩定的外部輪廓,尤其是15層以上呈階梯狀的塔樓,表現出美國裝飾藝術派的典型特征。
拉斯洛·鄔達克,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旅滬建筑師,憑借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諾曼底公寓等建筑作品而成為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上海灘建筑界叱咤風云的佼佼者之一,他把畢生 99% 的作品奉獻給了上海。而上海不僅在100 年前接納了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難民并為其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在100 年后的今天,其設計作品中的 30 幢建筑已作為優秀歷史保護建筑被上海永久“珍藏”。
張安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硬筆畫研究會會長。曾任上?!督夥湃請蟆飞缑佬g編輯部主任。擅長招貼畫、插畫、油畫、鋼筆水彩畫、郵票設計。作品《書籍是知識的窗戶》獲1983年全國宣傳畫展覽一等獎。作品《希望的田野》《光輝的前程》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紀念郵票。作品《豫園》為2013年中國郵政的特種郵票。
劉吉生住宅LiuJisheng's Residence
劉吉生住宅(今上海市作家協會,巨鹿路675號),住宅仿歐洲古典希臘式建筑,造型宏偉莊重,氣派非凡。因其是按希臘神話中愛神丘比特和普緒赫的故事所設計,又被稱作“愛神花園”。
中西女塾景蓮堂
Social Hall, McTyeire School for Girls
中西女塾景蓮堂(今市三女中教學樓五四大樓,江蘇路155號),是一幢美國學院派哥特式樣的教學樓,立面簡潔樸素,外墻面用水泥砂漿仿石材裝飾,雙坡硬山紅瓦屋頂。
慕爾堂
Moore Memorial Church
慕爾堂(今沐恩堂,西藏中路316號)的建成,表明鄔達克在設計手法及對古典建筑語匯的把握方面已日趨成熟和自如,可以靈活處理復雜的功能要求、基地條件和道路情況,也開始對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和特色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諾曼底公寓
Normandie Apartments
諾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樓,淮海中路1850號),由法商萬國儲蓄會投資興建,占地面積1,580平方米,建筑面積9,275平方米,高八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構,是滬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該建筑再現了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
張安樸先生通過硬筆水彩畫的形式精心描繪了鄔達克在上海的30幢經典老建筑作品。
鄔達克的建筑作品,如同他的靈魂一般,充滿了詩意和韻味。他善于將東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建筑風格。他的建筑既有西方的現代感,又不失東方的古典韻味。這種獨特的建筑風格,使得他的作品在繁華的上海灘中獨樹一幟,成為了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