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稱,德國正在試圖說服歐盟收回針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增加措施,此舉可能會給德國的汽車廠商帶來更多好處。此前,歐盟計劃提高中國純電動汽車的進口稅率上限為38.1%,但德國政府的官員們正在積極探索各種方法來保證稅收不會在實際中得到實施。

稅收里的玄機策略:一箭雙雕
中國汽車進口稅或將取消對歐洲大排量汽車的12-40%的消費稅。一方面,有知情人士透露,作為歐盟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的條件,中國方面可降低對大排量轎車進口的關稅。當前,中國對歐盟進口的乘用車加征15%的稅,中歐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進行了磋商,并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

不久前,而在美國打壓中國電動車行業的同時,歐盟也開始大肆宣傳中國“產能過剩”的論調,宣稱要對中國的電動車行業加征關稅。但隨著中方霸氣警告和反制措施的籌備,德國方面顯然著急了,不但德國高層很快拜訪了中國,就連波蘭總統也不斷向中國示好,希望能夠更好地與中國加強合作,這也是為了避免中國對歐盟的反擊受到牽連。

減稅背后的深意引熱議
目前,西方媒體公開宣稱中方將降低西方大排量車關稅,主動做出讓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其中的用意有二。

其一是,眼看著歐盟與中國的“最后期限”越來越近,發現自己不可能抵擋得住來自中國的強硬反擊,于是便開始為自己尋找“臺階”。試圖通過中方釋放的“服軟”的輿論,以此為取消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決定挽回面子。

第二是,歐洲的豪華轎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像德國的很多豪華品牌,在中國都有大量的客戶,從中國的市場上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當西方媒體聲稱中國會對大排量汽車減稅,但在近日,歐美車企則表示,中國目前實際上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如此來看,事情再明顯不過,其實這次大概率是歐盟希望以取消加征關稅為條件,換取中方降低西方大排量車關稅,實際上歐盟已釋放和解信號做出讓步了。于是,西方媒體便開始玩“顛倒因果”這一套,希望能夠在不失顏面的情況下,向華發出屈服的信號。

歐洲豪車的“特權”,到底誰將受益?
此次減稅措施主要是為了向歐洲出口至中國的大排量汽車,也就是所謂的高檔轎車。蘭博基尼和法拉利等超級豪華品牌,在次政策下,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受益者。但這些車在中國銷量并不大,年銷幾千臺而已。像奔馳 GLS、 GLE、寶馬X7這些暢銷車型,實際上都是美國生產的,沒有這種“特權”。這既讓歐洲汽車嘗到“甜頭”,又讓美國汽車來了一次“下馬威”。對于歐盟的這波操作,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