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越來越成為城市軟實力乃至綜合實力提升的“新引擎”。2024年6月27日,《上海市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藍皮書(2023年)》首發儀式于上海報業集團融媒創新空間舉行。由上海報業集團新聞報社牽頭發起的上海城市課堂教育聯盟也宣告正式成立。
指導單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向義海,主辦單位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志敏,上海報業集團副社長丁波,東浩蘭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倪瑾出席儀式并發表講話。全市各區文旅、文物主管部門領導和50余家文博場館嘉賓,以及來自高校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參加了儀式。
創新構建“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評價體系”
“博物館在地貢獻度”指代博物館助力所在城市的軟實力提升和硬實力增強,構成了對城市綜合實力的短、中、長期影響力。目前,國內外尚未形成集體評估博物館在地貢獻度的慣例,更無相關評價體系構建。2021年5月,九部委《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建立健全績效考評、專業評價和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博物館考評監督機制。加強評估結果運用。”
《上海市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藍皮書(2023年)》通過第三方評估視角,既聚焦專業化和國際化維度,又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具體則通過近50個跨界指標如每萬人口擁有的博物館出入境展覽數量、博物館內人均消費占全市人均文娛消費的比率、博物館IP授權收入占全市博物館自營收入的比率等進行分析,據此得出文博場館“惠民生、擴消費、促入境”等8大研究結論,如博物館與高知年輕人“雙向奔赴”、特展引領全城文旅消費新熱潮、博物館助力“文化出海”戰略踐行等,為業界、政府、公眾等各方決策提供了科學、合理、有效依據。
率先開啟文博數據治理研究新平臺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自2018年啟動博物館與城市協同發展等相關研究,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評價的城市軟實力提升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專項課題《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評價體系構建及對上海軟實力提升的對策研究》等。
此次首發儀式上,復旦文博系和上海世博網絡同步開啟了“文博數據治理研究平臺”,旨在打造跨學科、跨領域新舞臺,通過一系列產品和服務輸出,為業界以及政府決策提供精準依據,甚至為公眾的文旅遴選提供參照。
平臺運營將緊扣首創性、引領性、開放性要義,并緊密結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動力,圍繞全市、全國乃至全球的文博人才隊伍、智庫建設、國際傳播、智能媒體等關鍵性議題進行研究繼而促進多方共同發展。而《上海市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藍皮書》發布也將成為本市文旅系統的慣例性工作,并伴有中英文雙語接續出版,以促使“上海智慧”“上海方案”等輻射至更多境內外博物館和城市,繼而達求館-城互利共生。
城市課堂教育聯盟推動館校深度合作
根據《上海市博物館在地貢獻度藍皮書》的分析,“教育”是博物館的首要目的和功能,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也正是“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目前,上海市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結合事業大發展,并于全國領先。當然,從51.52%的本地館校合作率來看,文教結合工作還大有空間。
在此背景下,上海報業集團新聞晨報教育發展中心攜手本市多家文博場館共同建立上海城市課堂教育聯盟,將致力于推動館校雙方資源共享,促進場館與學校之間的深度合作。此舉將不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為校外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平臺,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培養青少年和公眾的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
此外,上海城市課堂教育聯盟成員單位也將逐步完善和升級適合青少年觀展的內容與活動體系,聯合策劃、研發和實施各類教育產品和服務,涵蓋參觀講座、研學課程、項目化學習、志愿者活動、主題類賽事等多種形式,以豐富青少年和公眾的學習體驗。
上海城市課堂教育聯盟首批成員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
上海體育博物館
上海外灘美術館
上海黃浦區東一美術館
上海靜安畢加索藝術館
遇見博物館Meet You Museum
悖論博物館Paradox Museum
上海老相機攝影博物館
中國百年搪瓷展覽館
上海觀止礦晶博物館
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