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中型 SUV 的雪佛蘭 Blazer EV 骨架具有良好的續航里程和充電能力,但我們希望在車艙內看到更多本田 DNA,并在道路上感受到更多。
本評論已使用 Prologue Elite AWD 的測試數據進行了更新。
本田決定這次要在美國銷售電動汽車。雖然之前的車型如 Fit EV 和 Clarity Electric 都是實驗項目,主要在西海岸少量銷售,但本田挑戰自己推出“量產電動汽車”,對廣泛吸引力和廣泛可用性的期望更高。由于本田的專有電動汽車計劃要到 2026 年才能準備就緒,因此它求助于通用汽車打造2024 年的 Prologue ,它與雪佛蘭的電動中型 SUV Blazer EV共享平臺、電池和其他組件。下一個挑戰是讓 Prologue 看起來和感覺像本田。
優點:具有競爭力的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舒適安靜的駕駛體驗、多種再生制動配置。
在造型方面,Prologue 取得了成功。其流暢、簡單的前端擁有平淡、友好的外觀,包括封閉式格柵和低調的前燈。平板側面輪廓和干凈的后端帶有新的“Honda”字樣,在視覺上與 Blazer 區分開來,Prologue 在本田展廳中與兩排 Passport和三排 Pilot并排擺放。就尺寸而言,它也恰好介于這兩款車之間,盡管它的車頂明顯較低。
進入 Prologue 內部,本田風格并不那么明顯。本田表示,它調整了儀表板的一些硬點,使其比 Blazer 的整流罩更低,視線更好,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但通用汽車的開關設備仍然比比皆是。這本身并不是一個問題,而且材料的外觀和感覺也與這個價格相符。但我們確實認為,擁有三輛 CR-V 并最終希望購買電動汽車的買家會對常用控件的陌生布局感到猶豫。例如,雨刮器由方向盤左側的控制桿操作,而不是本田典型的右側控制桿,前燈由觸摸屏內的菜單控制。11.3 英寸中央屏幕的應用程序排列也有些復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這不太像本田。至少 Prologue 有 Android Auto 和 Apple CarPlay 功能,不像 Blazer EV。
駕駛體驗
工程師們表示,他們還對懸架調校進行了大手筆的調整,目的是讓 Prologue 的駕駛體驗像本田一樣。我們可以說,Prologue 在道路上安靜、穩定、舒適——這些肯定是優點,但并不是本田獨有的。無論如何,5268 磅重的電動跨界車永遠不會提供 Civic Si 的觸感,它的買家也不希望它提供,但我們希望麻木的轉向能帶來更多的參與和反饋。盡管如此,當背靠背駕駛時,我們更喜歡駕駛 Prologue 而不是它的兄弟 Blazer,因為本田略微柔和的調校感覺比雪佛蘭和其更敏銳的響應更連貫。
我們測試了 288 馬力的雙電機 Elite 車型,它提供全輪驅動和平穩的動力傳輸,但動力不足以讓您回到座位上。加速度與雙電機的現代Ioniq 5和起亞 EV6相差甚遠,后兩者均在 4.5 秒內加速至 60 英里/小時,并且在此過程中讓您笑逐顏開。Prologue 比搭載 V6 發動機的 Passport 或 Pilot 響應更快,但優勢并不大——在賽道上,它在 5.9 秒內加速至 60 英里/小時,與我們測試的上一款 Passport持平。我們認為,只有 212 馬力的前輪驅動單電機 Prologue 會感覺遲鈍。您可以從多個級別的再生制動功能中進行選擇,包括單踏板駕駛模式,并且 GM 方便的方向盤再生撥片已安裝,可輕松實現最大再生。
缺點:作為一款電動車,速度不夠快,內部控制比較復雜,操控性不如本田。
充電和續航能力
85.0 千瓦時電池是通用汽車的 Ultium 電池之一,位于地板下方。根據配置和裝飾水平,它可提供具有競爭力的 EPA 續航里程,為 273 至 296 英里。在我們的測試中,Elite 的續航里程為 273 英里,高速公路續航里程為 240 英里,具有競爭力但并不出色。其 150 千瓦的最大直流快速充電能力也很有競爭力,我們在 10-90% 充電測試中看到了 158 千瓦的最大功率,其中 Prologue 平均功率為 97 千瓦,在 17 分鐘內增加了 100 英里的實際高速公路續航里程。作為參考,我們測試的 Ioniq 5 峰值為 235 千瓦,平均功率為 152 千瓦,在 13 分鐘內增加了 100 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