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路村,原名咕嚕村,深藏在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彝族鄉的大渡河懸崖上。這個彝族村寨,因山上石頭滾下懸崖時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而得名,有著悠久的400多年歷史。曾經,村民們只能依靠藤梯從懸崖下降到大渡河邊,生活在一片危險的領域。

然而,時光荏苒,村莊的面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上世紀60年代,修建昆明至成都的昆明鐵路時,工程隊為了解決村民危險的出行問題,用鋼板焊接了一道道鋼梯,成為最初的改善。然而,直到2003年,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努力才將絕壁上開鑿出一條長6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成為村民新的通行方式。
鄭望春,古路村的黨支部書記,見證了這段歷史。他告訴我們,這條騾馬道曾經是村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連接他們與外界。時光流逝,2018年,一座長760米的觀光運輸索道在懸崖上拔地而起,更加縮短了村民的出行時間。曾經的騾馬道,如今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這天,我漫步在古路村的石板小徑上,陽光透過古老的彝族房屋投下斑駁的影子。遠處,大渡河蜿蜒流淌,與蒼翠的山巒交相輝映。沿著道路,我發現懸崖邊豎立著一座觀景平臺,村民們在那里聚集,遠眺懸崖棧道上游客絡繹不絕的場景。鄭望春熱情地招呼著游客,向他們介紹著古路村的歷史。
"這段時間,我們迎來了很多游客,有來自遠方的,也有本地的。過年期間,就有2萬多人踏上這片古老的土地,比春節前后的人數翻了三倍還多。" 鄭望春臉上洋溢著欣喜,仿佛他親眼看到了古路村一步步嶄露頭角的過程。
我詢問他,為何古路村近日會突然走紅網絡,成為網紅打卡地。鄭望春笑著回答:“這主要得益于三點。首先,多年來我們當地政府一直在積極宣傳推介,‘天梯上的彝寨’‘懸崖上的村莊’等名片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次,交通變得更加便利,尤其是樂漢高速開通后,拉近了成都周邊到古路村的旅游路線,原本需要五六個小時的車程,現在只需要三個小時。最后,春節小長假期間,我們接待了八千多人,這里的壯麗景觀和特色美食給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口口相傳的熱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