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公布了5月份,全國房地產的統計數據,看了一眼,情況非常不樂觀啊。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的價格指數,都還在繼續下滑。
比如,全國新房價格指數:

在這70個典型的大中城市里面,房價環比沒有下跌的,只有成都、西安、太原、上海這四個。除此之外的其他城市,房價都環比有下降,如果看同比的話,一年的時間這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已經下跌了不少,中位數是3-5個點的跌幅。
如果按照一年要跌3-5個點來算的話,今年年初抄底拿地的一大批國央企,8-10個月將產品開發出來,可能開盤就沒有利潤了。賣得慢的話,可能還有虧一部分進去,基本上現在拿地也就五六個點的利潤,這還是拉通看平均。所以,房價持續下跌之下,國央企的日子也難過了。
70個典型的大中城市的二手房價格指數,相比之下更加難看:

這70個大中城市的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無一例外全是下跌的,能打的城市是一個都沒有啊。同比來看的話,跌幅就很大了,有城市一年時間價格跌了10%以上的,比如南京、鄭州、武漢、廣州這四個城市。僅僅從紙面上的數據來看,這些城市的樓市,以及樓市之下的房企,日子就很難過。比如,鄭州的房企集體趴窩,南京的本土房企也集體趴窩,就是這么回事。
這個價格指數的另一面,是地產的新增投資也在持續下滑,居民中長期貸款也還在下滑,居民中長期貸款里面主要就是房貸。銷售持續遭遇壓力之下,樓市庫存也再創新高,5月份全國的商品房待售面積742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8%。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4.6%,住宅部分的去化壓力不小。
最近出了這么多的樓市利好政策,現在是這樣的成績,著實是讓人著急啊。看來,接下來還得出更多的利好政策,來拯救一下大家的信心才可以。比如進一步降息,進一步減免樓市交易的稅費,比如把二套房甚至是三套房的契稅,給減免一下。
當下的問題,其實房地產已經是調整過度了,居民手里也不是沒有錢,不然去年以來猛增的個人存款是怎么回事,今年4-5月每個月,每個月都新增千億的理財是怎么回事。
當務之急,要解決大家購房的信心問題,房價的跌幅如果沒有得到扭轉,估計很多人不敢買房,即使著急住的剛需,短期也要采取觀望的態度了。
最近看到一個段子:這四年時間如果不買房,可以凈賺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