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聽那響亮的口號,5G來了,似乎家家戶戶馬上就能體驗到“飛一般”的網速;可轉眼一看資費,哎呀,貴得簡直防蝕垢了嗎!中國電信這波5G“操作”著實給我們這些老百姓來了一個“減齡防火”。

作為一家占據半壁江山的通信巨頭,中國電信對5G這門新技術的推廣可謂是望穿秋水、步步為營。先是定了個“天價”的5G資費,每月128塊錢光流量就30G,別說視頻高清、AR/VR應用了,就是普通的上網都得精打細算。
這下可好,本來5G就是為了給我們帶來無比暢快的上網體驗,結果現在反而成了“肉疼”的事兒。
難怪一些網友直接放話“再見5G”,寧愿守著4G網絡過完這一生。
更可氣的是,不少有切換5G需求的用戶,在辦理套餐轉換時遭遇了重重“刁難”。
沒等享受高速體驗,先被運營商的“無賴”做派給氣樂了。你給我換個5G套餐成這樣,還不如接著呆在4G里過日子呢!可就在我們“義憤填膺”的時候,中國電信又釋放出了“重磅”信號——5G不打價格戰,這下把不少人給鎮住了。

作為一家互聯網通信公司,居然把利潤放在了體驗之上,這操作也太“與眾不同”了吧?所以我真的很想問問中國電信:您這波操作到底是“高招”還是“險招”?您是想著怎么才能讓5G真正“飛起來”,還是打算就這么慢慢等4G用戶離我們而去?
【事件回顧】先說說中國電信的5G定價策略。
最低的5G套餐資費為128元/月,而流量只有30GB。在5G網速下,這樣的流量根本不夠用。
相比之下,中國電信的4G套餐就顯得更有親民性,不限量的4G套餐只需38元/月,對大多數用戶而言已經足夠使用了。這樣一對比,誰還有動力轉向5G網絡?果不其然,中國電信的4G用戶對于這一定價并不買賬。
“現在4G已經夠用了,再見了5G!”這是不少4G用戶的真實想法。
對于他們來說,昂貴的5G資費并不能帶來實質性的體驗提升。

【中國電信為何定了這么高的5G資費?】中國電信此舉的用意并非簡單“薅羊毛”。
董事長柯瑞文明確表示,中國電信不會在5G上打價格戰,未來的5G套餐也不會很便宜。
換句話說,中國電信是打算通過“服務本身”來吸引用戶,而不會走價格陪跌的老路。
這與中國電信一貫的“高姿態”是一脈相承的。作為行業“佼佼者”,中國電信似乎有著“舍得”和“不舍得”的區分。
在5G這個最新領域,它希望用品質服務和穩定體驗來吸引人,而不是通過廉價促銷。
不過,這種高資費策略也遭到了不少用戶的質疑和不滿。有網友認為,運營商憑什么要為一項新技術定這么高的價格?5G不應該本就是帶給用戶更好體驗的新技術嗎?
【中國電信對5G發展是“倒行逆施”嗎?】在現有的4G用戶反響平平之際,中國電信似乎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性。
為了推動5G發展,它竟然祭出了一招“綁架”用戶的營銷手段。
不少用戶反映,在辦理5G套餐轉換時,中國電信往往會強行推薦“綁定終端”的套餐,用戶不得不同時購買新的5G手機。
這無疑又將5G的入網成本抬得更高,讓原本就昂貴的5G套餐變得“無從下手”。
面對用戶的“怨聲載道”,中國電信的反應還是那么“理直氣壯”。它認為,綁定終端只是為了保證用戶能獲得更好的5G體驗,算不得“霸王硬上弓”。
可就這樣強人所難的做法,實在讓人有點看不懂中國電信的“高瞻遠矚”了。
你一邊說不打價格戰,一邊又在增加用戶的負擔,這到底是要“留住”現有用戶,還是“趕盡殺絕”?
【運營商到底在“演繹”什么套路?】此外,在辦理5G套餐轉換時,用戶還經常會遭遇一個“殺價”和“威脅轉網”的惡性循環。根據反饋,要想獲得相對合理的5G套餐資費,就必須不斷“殺價”、“威脅轉網”,整個流程復雜又繁瑣。
“要享受5G,得先‘打游擊’啊!”用戶們無奈地感慨。
面對運營商的這些“無賴”做法,不少人感到既無語又無力。那么,運營商到底在“演繹”什么樣的“驚天大陰謀”?他們是否應該為了5G用戶的體驗著想,而不是總在那里設置“陷阱”?
【有網友認為】運營商這種“唯利是圖”的行為已經嚴重傷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嚴重違背了合作經營的初衷,理應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和懲罰。
【也有網友認為】5G作為一項新技術,發展之初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力。
運營商此舉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并非惡意,不應過多苛責。我們應該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規范化,5G最終一定會變得更加親民。
【還有網友認為】5G固然是一項重大技術進步,但也不能指望運營商“慷慨解囊”。
畢竟5G基站的投資和維護成本都很高,運營商要保證5G業務的盈利性,定價策略也在情理之中。用戶應該有這個認知準備,而不是固步自封、故步自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