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發展核心在于技術的創新,長安汽車在香格里拉計劃與北斗天樞計劃規劃下,在諸多核心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在技術上,長安汽車沒有吝嗇投入。朱華榮在介紹北斗天樞計劃時提到,企業已經形成了六國十地的研發布局,研發團隊人數超1.8萬人,2023年長安汽車累計新增專利數達5739項,平均每天新增專利16項。在外部標準的發布貢獻上,長安汽車也主導參與了55項,并成為首個主導制定ITU系列國際標準的中國車企。
長安汽車2023年的研發投入達到總收入的近6%。根據朱華榮介紹,未來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還將持續提升。
自主研發方面,長安汽車已經在香格里拉計劃規劃之下打造了行業聞名的“金鐘罩”電池、原力超集電驅和新藍鯨動力。
其中金鐘罩電池除了具備三元鋰針刺不起火、磷酸鐵鋰針刺不冒煙的超級安全外,還有60萬公里衰減無感知的可靠成績。目前,長安汽車正在推動超高壓快充技術的裝車,相信相關技術也會不日和消費者見面。
為了保證電池在北方冬季的穩定可靠,長安汽車行業首創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該技術可以幫助電池在零下30℃的環境里快速升溫,每分鐘升溫4℃,目前已升級至脈沖加熱2.0版,實現低溫動力性提升55%,低溫充電時間可縮短30%。
在混動領域,長安汽車還發布了最新的新藍鯨動力。該技術實現了“單車插電增程一體化”,用戶可以在一輛車上享受插電、純電、增程三種不同技術特點的動力模式。新技術下,發動機可通過1L油為電池補能3.63度電。該發動機的熱效率可達44.28%,處于行業前列。
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以“北斗天樞”為基礎,打造了軟件定義汽車的SDA平臺架構,成就中央+環網電子電氣架構,控制器的跨域集成超16個。
智能制造方面,應用5G、AI、數字孿生、柔性制造等先進技術,建成長安全球首個數智工廠。圍繞綠色低碳建設了26萬平方米、裝機容量37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通過對先進制造工藝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總體實現制造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降碳19%。
在自主技術持續創新突破的同時,長安汽車還積極與優秀的企業合作,上述的智能工廠,就是由長安汽車與華為、中國聯通等企業共同賦能打造的。
電池方面,長安聯手寧德時代,打造時代長安動力電池公司,生產標準電芯;與贛鋒鋰業從鋰礦資源、鋰鹽深加工到制造回收的全產業鏈合作;與中國長安、天奇股份共同出資成立電池回收公司,實現電池產業的產業鏈閉環。
同時,整車方面阿維塔由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華為共同打造,華為的智駕與智能座艙同阿維塔深度綁定。
朱華榮表示,長安汽車將堅持自主研發和合作并舉。
擔起社會責任、布局海外市場 長安汽車要代表中國汽車產業走向全球競爭
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中走向全球市場,中國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性價比已經初步實現了全球領先。
朱華榮判斷,全球汽車市場在2024年將有9100萬輛的市場規模,海外市場未來五年復合增速2%。中國的出口規模則可以達到550萬輛,同比增長10%。
長安汽車也在布局海外市場,在全球市場成立5個區域事業部。長安已在東南亞快速布局,長安汽車在泰國已開始布局生產基地——泰國新能源基地,預計首期產能10萬輛,二期將增加至20萬輛。企業還將在歐洲、美洲等地布局制造基地,布局累計超50萬輛的產能。
在第45屆曼谷國際車展上,長安汽車上市了Lumin、Deepal S07和L07更多續航版本,進一步豐富了泰國消費者的出行選擇。同時也對兩款重磅產品長安啟源E07,阿維塔11進行了展出。本次車展長安汽車訂單突破3000輛。
根據企業規劃,到2030年長安汽車將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產品,推動“全球產品同步開發+區域差異化開發”相結合。研發團隊將以“一區一策、一國一策”為目標,推出中國版、美洲版、歐洲版等多種版本。
產品類型上,朱華榮表示,南美洲和中東區域,仍將以傳統汽車為主,歐洲和東盟區域將主推新能源車型,在南美洲、東盟、澳新等區域投放皮卡。
快速發展的長安汽車,還在社會責任領域加強了建設。在財報發布的同時,長安汽車還發布了首份ESG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長安汽車統籌撥付幫扶資金1060萬元,實現公益資金捐助4216萬元。
減碳方面,朱華榮表示,長安汽車2023年共計消納綠色電力5760萬度,實現降碳5萬噸;開展低碳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掌握核心技術100余項,企業平均單車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6.5%。
根據規劃,長安汽車將在2025年實現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降低15%,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2030年實現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降低20%,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2027年實現單車全生命周期降碳25%;2030年供應鏈較2020年降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