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豐田眼中的電氣化轉型,和我們所理解的不一樣。
事情是這樣的,前些天豐田攜手斯巴魯和馬自達,在東京發布了自身電動化領域的最新規劃和戰略部署。
讓公眾感到意外的是,期待已久的全固態電池并沒有等到進一步的消息,反而等到了一款面向電動化時代的新型發動機。雖然豐田宣稱其可以使用液態氫、合成燃料以及生物燃料,但在當前全球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與之相反的,是我們在固態電池領域的高歌猛進。據中國日報報道,我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用于全固態電池研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業或獲得基礎研發支持。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八年前的5%,漲到了當下的50%,離不開國家層面這只“巨大的手”在推動。而這次投入巨資引導自主車企攻關固態電池,可見我們堅定新能源這條道路不動搖。
就像不少網友感慨的那樣,等到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快充電速度、更高安全性和更長壽命的固態電池量產上市,屆時可不就是將燃油車送進“歷史墳墓”里了嘛,就像當初一條道走到黑的諾基亞一樣。
當然了,豐田這次發布會雖然沒有發布自身全固態電池的進展,并不代表其放慢了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速度,或許只是沒有告訴公眾而已。而這臺使用綠色燃料的發動機,相較于現在的傳統內燃機而言,其實也有一些看點,可以算得上新物種。
具體表現在豐田這款發動機可以使用氫和生物乙醇等綠色燃料,或與混合動力車中的零排放電動機結合使用。用豐田首席執行官佐藤浩二的話說,這款“重生的引擎”是“針對電氣化時代進行了優化”,與相同排量的傳統產品相比,新的發動機直列四缸,體積和高度均減少了10%,燃油效率提高12%。
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相比現在存在的電動車鋰電池回收難,以及對環境存在的污染風險來看,還真不能小看豐田這款發動機,或許它真的是全固態電池量產前的完美解決方案之一。
如果沒記錯的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越來越多的車企放緩了自身純電產品的發布進程。比如去年通用表示推遲在密歇根州開設第二家電動卡車工廠的計劃,且將電動皮卡產能的擴充時間推遲到2025年底。還有福特也修改了“2030年在歐洲實現全線產品純電化”的思路,2030年后仍將為客戶提供混合動力車型。
而在新能源滲透率50%的中國汽車市場,其實單純的純電新能源占比并沒那么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我國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約280萬輛,同比增長逾84%。
如此來看,混動車型或許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扮演至關重要的市場角色。說到這,你對于豐田的“固執”,或許有新的看法了吧?歡迎將您的觀點打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