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我在創辦小米之前,參考過3家公司。參考同仁堂,做真材實料的好東西;
第二個,采用大膽的商業創新,向沃爾瑪,向Costco學習;要效率,通過模式創新,來把價格做低,絕大部分東西,只要我們用這個模式出手,都能做到一半以內價錢。
第三個,向海底撈學習,把用戶當朋友,一定要做出超出預期的口碑。當我把這套商業模式,構建完以后,我就有機會用世界頂級的原材料,頂級的元器件,做出的好東西,能夠賣到同行一半以內的價錢。

總結起來說,雷軍創辦小米成功的關鍵,汲取了各家之長,以真材實料做出物美價廉用戶滿意的產品,而不是通過品牌溢價來割消費者韭菜。
其實,關注小米的人可以看到,雷軍帶領著小米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創業之初初心,并沒有因為小米做大了,而背棄自己真材實料做物美價廉用戶滿意產品的理念。
在發布會上,雷軍多次強調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更是保證小米硬件綜合利潤永遠不超過5%,如果超過的話,就會以其它方式返還給消費者。

靠著這樣的方式,小米用了8年做到上市,并且成為最快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小米做對了什么呢?在我看來,小米是第一家將“爆款”做到極致的企業,從小米手機、紅米手機,再到小米充電寶、耳機、手環、音箱、小米電視甚至還有小米彩虹電池、巨能寫水筆,插線板等等,小米似乎做一款產品火一款,無疑就是秉持雷軍上述的產品理念。
用真材實料,通過模式創新和效率,把價格最低,這樣就有了價格優勢,之后再通過建立起的米粉網絡,把產品銷售給小米的粉絲朋友,打造超預期的口碑,進一步放大產品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通過規模優勢,成本進一步下降,價格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即使初期賠錢,后期也能賺回來。

拿手機來說,從小米一代開始,1999元的價格,在2011年高端智能手機動輒3000元以上的價位,而且機會被索尼、iPhone、三星等國際巨頭壟斷,小米手機1999元的價格,無疑打破了舊有格局。
而且,在手機問世之前,雷軍早已經組建了米粉論壇開發MIUI,積極傾聽網友的建議和反饋,小米工程師們快速迭代修復漏洞,開發新功能,并在每周五準時推送給開發版本用戶中,一開始就建立起了米粉群體,為其成功打下了基礎。

如果說蘋果憑借的是品牌和軟硬件領先的高溢價,做的是高端用戶的市場的話,那么雷軍的目標人群其實是讓普通用戶人群,也能體驗到價格合適,性能一流的產品,走的是群眾路線。
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句話也沒錯,價格和質量肯定是成正比的,小米產品的質量不見得超過每一個競爭對手,但在同類產品、同規格產品上,小米的建立起的價格優勢,成為人們選擇小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