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據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官網,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分配股利的公告。
公告顯示,經(華為)公司內部有權機構決議,擬向股東分配股利約770.95億元。上述股利分配系公司正常利潤分配,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無不利影響。
持股分紅是華為員工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華為員工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工資、獎金和分紅。根據華為發布的最新年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15.17萬人。
華為董事會首席秘書江西生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股權分配計劃不是一個利潤分享計劃,而是一個股權計劃。華為由員工持股有助于保持華為公司決策的獨立性。
在此前發布的年報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持股比例約0.73%,持股比例相較于往年并未變化。
在分紅數據披露前,華為已對外發布了去年全年財報數據。
“2023年集團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過去幾年,華為經歷了重重考驗,也在挑戰中不斷成長。”3月29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對眼下華為的現狀作出了最新表態。
當天,華為在官網對外發布了2023年整體業績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9.64%,凈利潤8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
根據華為過往年報數據計算,這也是自2021年之后,華為年營收重回7000億元人民幣區間。此外,華為終端業務在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這也是在經歷了兩年下滑后,終端業務重新回到增長跑道。
但眼下的華為依然面臨著復雜外圍環境帶來的挑戰。從制裁常態化走向正常運營,從求存到發展,華為如何構建更加堅韌的供應鏈能力,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性和產品競爭力是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
在2022年年底的新年致辭,胡厚崑就曾表示,挑戰依然嚴峻,外部環境的持續影響,正深刻重塑著全球產業鏈結構和商業規則。記者注意到,從此次華為公布的數據中,67%的業務營收來自于中國,21%來自于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和美洲的營收貢獻分別為6%和5%,顯示海外市場的復蘇仍在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2023年研發投入1647億,占比銷售收入的23.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雖然在研發以及經營上仍有較大資金需求,但從此次公布的分紅金額,與往年相比,并無太大變化。
據華為最新公布的2023年年報,目前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151796人,均為華為在職員工或退休保留人員。按此計算,華為持股員工平均分紅約50.7萬元/人。
從華為披露的業務架構調整圖來看,ICT基礎設施業務、終端業務、華為云計算、數字能源、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海思六大模塊成為了目前支撐華為整體業務的關鍵。
財報顯示,去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終端業務銷售收入25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云計算業務銷售收入5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數字能源業務銷售收入5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銷售收入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8.1%。海思的數據并未對外披露。
一華為內部員工曾對記者表示,從目前公司經營策略來看,對于“能打糧食”的業務以及員工的獎勵措施并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鼓勵大家去爭搶利潤,但對于非主營賽道的業務,已經明確有了收縮的信號,整體回歸主業和盈利業務上來。
此前,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曾提到,“這兩年來,盡管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但我們(華為)要清楚,打造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才是華為公司肩負的歷史使命,越是在艱苦時期,越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