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小米汽車在雷軍的娓娓道來中如期而至。三款型號,雖然沒有拉開太大消費差距,但小米汽車還是給20萬到30萬的價格區間的電動汽車定了個基調,挑戰著50萬以內的電動汽車。
雷軍說,做50萬以內最好的汽車。目標保時捷,對標著特斯拉Model 3,價格卻在汽車界又成為“打手”。可以說,小米汽車的上市,一舉改變了汽車市場格局,20萬到30萬之間的汽車,以后再要亮相時,恐怕首要的對標就是小米SU7了。
發售當晚,小米汽車不負眾望地亮出了讓眾多汽車業界老大都眼紅的成績。首銷4分鐘破萬臺,27分鐘大定破5萬臺,24小時小米 SU7 的大定數量突破了 88898 輛。面對洶涌而至的訂單,小米汽車全網幾乎都是贊譽之聲,甚至還登上了央視新聞。
但是,對于這潑天的富貴,小米又能否接得住呢?
已經有消息反饋,小米汽車 SU7 交付時間有的已經開始延長,甚至有部分訂單已排到半年左右,標準版鎖定訂單后預計 13-16周交付,Pro 版預計 16-19 周交付,Max版則需 24-27周交付。而這樣的交付進度,是否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小米汽車的供應量已經達到了滿負荷狀態,有消息顯示,負責小米供應鏈的工作人員已經奔赴各地合作供應商全力保供。
小米汽車首銷的成績單是亮眼的,而且甚至也是一些汽車同行半年也無法完成的任務,對于小米這支剛進汽車業的新軍來說,實屬不易。但是,如何保證產能,保證質量,才是小米,是雷軍亟待解決的問題。
可以說,當前,小米汽車最大的擔心不是沒有市場,而是供應不上,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產能,成為考驗小米最大的敵人。
但是,根據計劃,小米汽車工廠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面積約 72 萬平方米,年產能為 15 萬輛,已于 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計劃于 2024 年動工,2025 年完工。這個半年多的產能空檔期,小米如何應對呢?
小米如何在既能提高產能的情況下,又能保證質量,成為小米汽車生產線最為關鍵的問題。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