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90 年代 x86 的輝煌時代,你不僅可以從英特爾和 AMD 購買 IBM PC 兼容 x86 處理器,還可以從 Cyrix、IDT、Transmeta 和 NEC 等公司購買。不同 x86 授權廠商之間的競爭推動了 32 位時代前半段的創(chuàng)新,但在世紀末,隨著千年蟲狂潮的逼近,PC 處理器市場出現(xiàn)了一系列整合,如 Cyrix 和 IDT(后來的 Centaur)被威盛電子收購。
如此一來,截至 2000 年,只有兩家公司生產(chǎn)高性能 x86 處理器和服務器處理器--英特爾和 AMD,威盛電子僅限于入門級 PC 市場。隨后,Arm Cortex 32 位處理器出現(xiàn),從嵌入式計算市場轉向由智能手機驅動的核心計算市場。
如今,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 AMD,而是 Arm 及其授權廠商,如蘋果、高通、三星、聯(lián)發(fā)科和英偉達。在 iPhone 問世后的幾十年里,Arm 從智能手機發(fā)展到個人電腦(如驍龍 X、蘋果 M3)和服務器(如安培 Altra 和英偉達 Grace)。
英特爾似乎突然意識到,英特爾產(chǎn)品應該像英特爾代工服務一樣開放,正如CEO Pat Gelsinger 口中的 IFS 立志成為"美國的臺積電"一樣,x86 也應該立志成為"美國的 Arm",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采用與 Arm 類似的 IP 許可模式,即許可第三方使用 x86 機器架構,并根據(jù)其產(chǎn)量向英特爾支付專利使用費。
我們不清楚英特爾未來將如何穿越 x86-64 背后與 AMD 的交叉授權網(wǎng)絡;該公司很可能與 Sunnyvale 簽訂了單獨的協(xié)議,從而獲得部分授權費。x86 的開放應該會對計算產(chǎn)業(yè)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并促使英偉達、三星和高通等大公司設計出比英特爾和 AMD 更好的 x86 內(nèi)核,甚至可能想出辦法使 x86 達到競爭對手 Arm 內(nèi)核的性能/瓦特水平。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首款當代非英特爾、非 AMD x86 處理器將于 2026 年 4 月 1 日開始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