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雄安,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中國華能總部大樓主體結構封頂,中國中化總部大樓加快主體結構施工,中國星網總部大樓開展內部精裝修施工……作為我國目前建設項目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雄安的每一天都在創造歷史。
“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的新年賀詞中如此形容。
與雄安新區一衣帶水的保定,緊抓雄安新區建設不斷提速的機遇,精心打造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大關,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9年全省第一;亞洲最大的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迎接八方來客,環城水系成為保定文化的“城市會客廳”;國際醫療基地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主體封頂,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主體封頂……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承載著黨中央的殷殷囑托和河北省委賦予的發展重任,七年來,保定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服務保障雄安新區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錨定“服務首都、對接京津、聯動雄安”定位,全力構建京雄保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精心打造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努力在京津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中走在前列。
(一)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謀定后動。
千年大計,起筆不凡。渤海之濱、太行之畔、燕山腳下,調研、決策,規劃、建設,破土、拔節,一以貫之的是“黨中央始終給予最大的希望”。七年光陰,不僅見證新時代的“未來之城”雄姿初顯,更見證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落地有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踏上保定大地,作出過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關鍵時刻給予保定關鍵指引。省委書記倪岳峰對保定先后提出“五個走在前列”和“兩個新樣板”目標要求,指引保定砥礪奮進。
借勢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東風,保定市委班子搶抓機遇接續奮斗,拿出最大力量、不講任何條件,把握雄安新區的歷史階段和工作重心,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重點推動協同創新、產業聯動、生態建設、公共服務、城鄉融合、營商環境、社會治理七個“一體化”,方向明確,蹄疾步穩。
謀劃建設雄安自貿創新聯動區,推進雄保高校聯盟建設……保定積極主動融入雄安聯動圈,圍繞“7+18+N”現代產業體系,呈現出澎湃的發展速度、發展密度和發展熱度,其中,既有生動場景又有重點項目,既有鮮活事實又有詳實數據:
——主動接受雄安新區產業輻射。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鏈,推動創新成果就近轉化,形成“北京研發、保定轉化,雄安創新、保定先行”新格局。
——加強交通路網對接。形成鐵路、高速路、快速路、城鄉道路等互聯互通的大發展,打通連接雄安新區的“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雄保“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實現保定與北京、雄安新區的“無縫鏈接”。
——加強常態化深度對接。制定《保定市與雄安新區常態化對接機制》,在科技成果轉化、教育、醫療、文旅、知識產權、退役軍人服務等方面實現務實合作。
——筑起拱衛京雄的生態屏障。大力實施水系綠化提升、交通干線擴綠、太行山生態屏障、河流濕地修復和生態清潔小流域等工程,筑牢雄安新區生態綠色屏障。
——以城市更新為主導,全面改善城市面貌。開展聚焦城市管理“新顏值”行動,堅持一周一觀摩、一月一變樣、一季大變樣,以“拆”破局,以“改”補位,以“建”重塑,以“管”增效,點“亮”夜景,以“綠”鋪城。
據統計,2017年以來,保定市共謀劃實施服務保障雄安新區項目299個(其中省定項目244個),涉及骨干交通路網、軌道交通、能源保障、防洪治理、白洋淀流域治理等10類,總投資3737.28億元。
(二)
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雄保雙城攜手向未來的永恒底色。
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淀,數量已由最初的個位數增至今年2月的285只。白洋淀野生鳥類增加至279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73種。近年,越來越多珍稀動物在雄安新區落戶,種群逐漸擴大。
與雄安新區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保定,同樣得到鳥類“青睞”。阜平倪家洼因紅嘴鷗的成群到來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5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卷羽鵜鶘現身淶源湖,鳥中活化石”中華秋沙鴨首次在拒馬河被拍到,30多只的野生黑鸛族群首次到瀑河,多年少見的鱖魚和鳑鲏魚再次成群結隊……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野生動植物與濕地保護處處長曾驛說,這些現象的發生,是生態逐漸向好的生動體現,也是保定越來越重視野生動物保護的鮮明成果。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保定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打造大氣拱衛首都、水源涵養雄安、生態示范華北、綠色發展引領全國的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成果斐然。
以“不讓一滴污水進入白洋淀”的擔當,持續改善白洋淀水生態環境,累計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生態補水90億立方米,啟動白洋淀上游流域綜合治理和保護重點項目139個,淀區及上游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高質量推進白洋淀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斷流近30年的唐河和潴龍河恢復清水入淀,再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勝景。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治理污染,2017年至2023年,保定PM2.5平均濃度從8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4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達45.7%,藍天白云已成常態。
宛若“玉帶”般的環城水系既是連接白洋淀的廊道,又鑄就了主城區第一道防洪屏障,經受住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考驗;全域幸福河湖建設,推動河湖長制從河湖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水,讓“靠得近水、看得到綠、留得住鄉愁”成為保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腳。
雄保兩地在綠色生態建設方面同向發力,同住一方熱土、共賞滿目綠意,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河湖、清潔的土壤,都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三)
“一張白紙上作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起筆。
“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重點任務之一,更是千年大計的必然要求。
七年來,雄安新區綜合立體的對外路網全面打通,內部骨干路網體系基本形成,“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四縱兩橫”區域高速鐵路交通網越織越密,讓“從雄安到全國”照進現實。
3月15日,雄忻高鐵河北段站前二標項目跨南水北調干渠特大橋矮塔斜拉橋41號、42號主墩“起始塊”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跨南水北調干渠特大橋矮塔斜拉橋正式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10天后,又有捷報傳來。作為我國“八縱”高速鐵路通道之一的“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石雄城際鐵路用地預審得到自然資源部批復,這一重大進展,為項目可研批復和盡早開工建設奠定基礎。
雄忻高鐵和石雄城際鐵路是保定加強與北京、雄安新區交通路網對接的縮影。當前,保定與雄安新區已經形成鐵路、城際、高速、快速路、城鄉道路等互聯互通的大發展。容易線、安大線打通建材通道和糧道,樂凱大街南延、復興路西延、北三環東延等相繼建成、建設、謀劃啟動。同時,通過推動保定東站改擴建、保定南站、京雄高速二期、廊涿高速改擴建等工程實施,創造了短時間破解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實現多項目密集開工的“保定加速度”。
在暢通路網的基礎上,保定積極推動服務雄安新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雄安建材通道周邊區域加氫站建設,容易線驛站加氫站、旭陽大王店撬裝加氫站、徐水馬亮營撬裝加氫站等已完成建設。錦鄭成品油管道遷改工程,已全部完成保定境內征地拆遷工作,管道已全面貫通。雄安新區燃氣高壓環網一期工程(經由定興縣和徐水區)扎實推進。
眼下,雄安新區正向著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邁進。克服“城市病”,也是保定面臨的重大課題。
交通擁堵是一種典型“城市病”,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保定下大力氣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科學施策、精準治堵,讓市民群眾有更加便捷舒心的交通體驗。
主城區多條智能潮汐可變車道緩解早晚高峰交通擁堵。東二環快速路、樂凱大街高架橋貫通南北,為“南來北往”提供便利。打通“斷頭路”,暢通中梗阻,進一步完善城區交通路網,為城市發展“舒筋活絡”。
(四)
春分剛過,走進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只見社區環境宜人,家門口的中小學、飯后散步的公園、轉角可見的便利店,讓居民感到安逸舒心;“15分鐘生活圈”內,養老驛站、社區食堂、鄰里驛站、大型購物中心一應俱全,讓便捷生活唾手可得。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一如雄安建設美好城市,立足于重重疊疊的細節之上。保定也把久久為功的“繡花針”功夫不斷融入城市發展肌理,在“硬實力”之上,全力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的“軟實力”。
對于打造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的底層邏輯,市委書記黨曉龍思路清晰,“只有抓緊把保定建設好、建漂亮,才有資格與雄安同頻共振”。
“一座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拔地而起,就是對雄安新區最好的支撐。”保定黨員干部有著強烈的思想共識。
為此,保定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了保定未來發展的藍圖,到2035年,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魅力綻放,京津與雄保緊密協同,保定在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影響力顯著提高。
千萬人,一條心。
七年來,保定舊貌換新顏,昔日古城仿佛“一鍵換裝”:建設城市公園31個,社區、口袋公園397個,郊野公園繞城、城市公園提靚、社區公園環家、口袋公園遍地的四級公園體系初步形成。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愛情廣場、保定宴飲食博物館等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淮軍公所博物館、“直隸第一街”西大街煥新重生。400多條背街小巷全面提升,600多個老舊小區精心改造,主城區80個城中村改造壓茬推進,新建停車場76個,新增停車泊位26000余個。42公里環城水系馬拉松賽道串珠成鏈、全線貫通,已成功舉辦兩屆馬拉松賽事。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保定堅持在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一幅高品質生活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保定啟動“1530”工程,支持更多名校長到保定掛職,提升基礎教育水平。推動19所駐保高校與京津優質教育資源對接合作。
家門口看名醫,減少異地奔波。積極承接北京醫療功能疏解,搶抓生命健康產業新賽道,將國際醫療基地項目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建設。保定醫療機構與京津累計簽署合作協議247個,共建科室361個,截至2023年,有420多位、15193人次北京專家來到保定,診療患兒39176人次,開展專家手術6000余臺,會診疑難病例1萬余例。有40位北京專家先后來到保定擔任科室“雙主任”或者科主任。
持續鞏固“奧運冠軍之城”、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加強和京津賽事協作,打造高端賽事之城。努力讓保定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
在文旅合作方面,圍繞保定市3個5A級景區和15個4A級景區,謀劃啟動京雄保一號旅游風景道,持續在京津核心客源市場開展“四色”精品旅游線路推介活動,提升保定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政務服務加快同城化,惠企便民暖心貼心。打破區域壁壘,整合政務資源,強化政務協同,推進政務服務區域通辦,200余項“京津冀+雄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移動辦”。
大處著眼,細處發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不僅用高質量建設,還融入了高水平管理,讓城市與美好的每一次相遇,都成為百姓眼中看得見、手中摸得到的幸福。
雄安新區誕生于春天,脫胎于保定。
從農田阡陌到高樓林立,未來之城款款而來,保定的明天同樣可期:一個綜合實力更加雄厚的新保定、一個城鄉發展更有品質的新保定、一個精神文明更有溫度的新保定、一個生態建設更加美麗的新保定、一個社會治理更加完善的新保定、一個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保定,與日俱新的保定,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