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美元、百萬AI芯片、5千兆瓦電力......星際之門(Stargate)藍圖曝光,堪稱地表最強超算!
據The infomation周五報道,微軟和OpenAI正規劃一個雄心勃勃的數據中心項目,建造一臺名為“星際之門”的AI超級計算機。
這個巨無霸超算將配備數百萬專用AI芯片,旨在為OpenAI提供強大算力支持。
當然,該項目耗資巨大,成本預計高達1000億美元,是目前最大數據中心成本的100倍,“吃電”規模也十分夸張,將需要5000兆瓦電力。
巨大投資規模下,芯片采購、電力供應、冷卻技術和網絡基礎設施成為焦點。
分析指出,對于芯片需求增加可能會加快芯片行業創新和競爭,若微軟不再采取英偉達芯片,將對其主導地位構成挑戰;
電力供應方面,核能將成為解決電力供應問題的首選;網絡基礎設施方面,OpenAI傾向于使用開放Ethernet協議替換掉英偉達InfiniBand。
其他技術難題方面,由于需要安裝比目前更多的GPU,需要開發更先進的冷卻系統。
報道指出,“星際之門”最快也要等到2028年才能亮相,而且還要取決于OpenAI后續大模型能力能否顯著提高。
這臺AI超算將擁有比現有計算資源高出幾個數量級的算力,而且星際之門也將成為公司未來六年內計劃建造的最大項目之一,展現了微軟對推動AI技術發展的堅定信心。
巨無霸超算——星際之門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對算力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即使背靠微軟的算力,OpenAI CEO Altman也常常抱怨,算力不夠用......
事實上,自2019年向OpenAI投資以來,微軟數據中心一直不停進化,但奈何還是滿足不了AI進化的需要。
為了加速大模型開發,微軟計劃重金“狂砸”數據中心。根據設想,“星際之門”超級計算機是一個選址在美國的數據中心,將容納數百萬個專用人工智能芯片,這是微軟五階段計劃的最終目標。
消息人士透露,微軟和OpenAI的合作分為五個階段,目前處于第三階段。
兩家正開發一臺較小規模超算,耗資100億美元,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這是第四階段。
如果此后OpenAI大模型取得突破,他們將大手筆推進第五階段計劃,也就是“星際之門”。
星際之門最早將于2028年投入使用,在2030年之前逐步擴大項目規模和范圍。
所有即將實施的項目加在可能耗資約1150億美元,這是目前一些最大數據中心成本的100倍,花費將由微軟買單。目前微軟每年在Azure數據中心、芯片和網絡設備上的花費約為500億美元。
對此,有網友感嘆,這些家伙真的想接管世界??!
也有網友喊話對家,谷歌、亞馬遜快跟進。
此前,媒體報道稱,亞馬遜正計劃在未來15年內投入約1500億美元用于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與運營。
芯片巨獸、吃電狂魔
要實現這一宏大的設想,微軟和OpenAI待解決的問題不少,包括大量芯片采購、冷卻要求和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最重要的電力供應問題。
購買眾多AI芯片的費用,就將是整個項目預算的重頭戲。
星際之門的芯片尚未確定,參與者透露微軟計劃在該項目中使用繼續使用英偉達AI芯片;除英偉達之外也還有其他選擇,如AMD的GPU,或者微軟最近推出的自研AI芯片。
隨著人工智能芯片需求激增,英偉達登頂當之無愧的“芯片之王”,OpenAI則一直在努力擺脫對英偉達依賴。
OpenAI表示,希望建立一個全球芯片工廠基礎設施來解決這一問題,確保星際之門項目專用AI芯片的穩定供應。
微軟也推出自研AI加速器Azure Maia,并可能考慮作為該項目使用替代芯片,以減少對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
進一步來看,要運行這樣一個巨無霸超算,電力供給是大問題。
星際之門將需要消耗至少數千兆瓦的電力,相當于幾個大型數據中心所需的電力總和。
參與討論的人士指出,到項目最終階段,這臺超級計算機可能需要多達5000兆瓦的電力。
考慮到巨大的電力需求,微軟和OpenAI已經考慮了包括核電在內的替代能源,以確保為該項目提供充足和可持續的電力供應。
最近,亞馬遜購買了賓夕法尼亞州一座核電站旁的數據中心,媒體指出微軟曾討論過競購該核電站。
今年早些時候,微軟開始招募核電技術人才,其聘請Archie Manoharan 擔任核技術總監,Erin Henderson 擔任核開發加速主管。去年,微軟宣布和核聚變初創公司Helion Energy簽署了購電協議。
Altman還支持了一家小型核反應堆公司Oklo,該公司計劃將目標瞄準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