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北京樓市熱鬧得不像傳統淡季。在南五環某售樓處,下午三點仍有十余組客戶排隊等置業顧問接待。"現在買房不僅要看地段,更得看'硬指標'。"正在簽約的張女士指著戶型圖說,她最終選定的是套內使用率達93%的三居室。
自5月1日起實施的《住宅項目規范》正在重塑市場格局。記者走訪發現,新規帶來的三大變化最受關注:所有住宅層高突破3米,4層以上標配電梯,套內空間利用率顯著提升。在亦莊某項目樣板間,90㎡戶型實現了主臥+雙次臥的實用布局,最小的10㎡次臥也能輕松放置1.8米雙人床。
"過去得房率75%算正常,現在新盤普遍做到80%-85%。"豐臺某項目策劃負責人透露,他們通過優化管井布局和墻體厚度,讓89㎡戶型實得面積達到83㎡。這樣的技術改良正成為開發商新賣點——石景山某改善盤因配置三玻兩腔窗戶和同層排水系統,單周到訪量突破200組。
市場數據印證著品質升級的驅動力。4月北京新房網簽量同比上漲三成,成交均價突破6.5萬/㎡。但業內人士指出,均價上漲并非單純漲價,而是高品質項目集中入市的結構性調整。以大興某科技住宅為例,雖然單價較周邊高8%,但因恒溫恒濕系統和收納空間優化設計,開盤即去化七成。
當下購房者算賬愈發精明。"多花50萬買套好房子,相當于每月多還2000房貸,但省下的空調費和未來轉手溢價更劃算。"剛簽完合同的王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十年期的經濟賬。隨著新國標落地,這場關于居住品質的升級戰,正在改變京城樓市的游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