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據驚現冰火兩重天
4月百城新房均價16764元/㎡,環比漲0.14%,同比漲2.5%。但二手房均價13892元/㎡,同比跌7.23%,“新熱舊冷”格局凸顯。上海、深圳核心區房價逆勢上漲3%-5%,而南昌某樓盤房價從1.2萬/㎡暴跌至4338元/㎡,老業主119萬房產縮水至40萬。
2. 政策紅利催生“結構性上漲”
5月1日《住宅項目規范》正式施行,層高提至3米、電梯強制安裝、隔音升級,推動新房品質革命。疊加房貸利率降至3.8%、首付低至15%,核心城市改善型需求爆發。北京五環外新房成交同比增27%,上海內環宅地稀缺,優質項目“掛牌即售罄”。
3. 年輕人的“購房躺平學”
95后程序員小李算筆賬:深圳首付15%需120萬,月供1.8萬,占收入70%。2025年Q1結婚181萬對,同比跌8.1%,婚房需求萎縮30%。00后購房意愿較90后降40%,更傾向60㎡以下小戶型或“以租代購”。杭州、成都等城市單身公寓成交漲15%,“房住不炒”觀念深入人心。
4. 三四線城市“價值塌陷”
鶴崗、阜新房價跌破2000元/㎡,庫存去化周期超5年。臨沂、溫州等城市因產業單一、人口外流,房價較峰值跌30%-50%。2025年三四線新房銷售面積預計再跌10%,非核心資產加速貶值。
5. 專家:分化時代的生存法則
中指研究院建議:優先選擇人口凈流入超20萬/年的城市(如杭州、合肥),避開收縮型城市(如洛陽、臨沂)。貝殼研究院指出,核心區“地鐵+學區+次新”房產抗跌性強,而三四線非核心資產需果斷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