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持續發酵,資本市場的想象力被推向極致。2月20日,伴侶機器人概念股集體異動,雙飛股份、長盛軸承等標的盤中漲停。然而,這場“科技革命”的敘事卻逐漸偏離軌道——資金以“AI+”為名,將皮鞭、香薰機、按摩椅等消費品貼上“人形機器人”標簽,編織出一張令人瞠目的概念矩陣。
市場炒作邏輯已遠超技術基本面。例如,青島金王因生產皮鞭制品被冠以“AI情趣硬件”標簽,榮泰健康的按摩器械搖身變為“智能理療機器人”。而另一端的“概念絕緣體”則遭遇拋售:至正股份因名稱“過于正直”單日跌停,好太太因不夠“情趣”而股價跳水。
這場狂歡的核心驅動力,是人形機器人賽道近期密集的產業催化。宇樹科技春晚舞臺上的“秧歌機器人”、蘋果與Meta競逐人形機器人軟件生態的消息,以及DeepSeek AI在降本增效上的突破,共同點燃了市場熱情。但資本市場的反應顯然放大了技術落地的短期可能性。
作為“宇樹概念股”的標桿,長盛軸承自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2月10日,股價從18.60元飆升至107元,累計漲幅達475%,市值突破300億元。其暴漲邏輯源于其為宇樹人形機器人供應關節自潤滑軸承,盡管該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
與此同時,公司基本面卻難撐高估值。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5.29%,傳統工業領域仍是營收主力(占比超70%)。機構調研記錄顯示,投資者更關注其與宇樹的合作延展性,而非現有業績。類似的“弱關聯炒作”也體現在金發科技(間接持股宇樹科技0.42%)等標的的異動中。
在這場狂歡背后,冷靜的行業觀察者看到更深層的產業邏輯。自潤滑軸承作為機器人關節核心部件,確實面臨需求爆發的歷史機遇。據高工機器人研究所預測,到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對自潤滑軸承的年需求量將突破2000萬套,形成超50億元的新興市場。但雙飛集團目前主要產品仍集中在傳統汽車領域,要切入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仍需突破材料強度、摩擦系數等關鍵技術指標。或許更多應該從其證券簡稱的“不正經”引發的聯想來思考了。
不過,這種概念的狂歡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部分企業雖然被貼上了人形機器人的標簽,但其實際業務與人形機器人并無實質性關聯。例如,杭齒前進雖因“高集成高功率密度關節組件技術”被列為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但該項目仍處于起步階段,且尚未形成任何相關產品或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