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央行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房貸利率正迎來歷史性調整窗口。2024年以來,多項政策疊加,不僅推動新發放房貸利率降至歷史低位,更通過聯動機制為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鋪平道路,預計每年為借款人減負約1500億元,標志著我國房貸利率正式邁入“普惠新周期”。
政策核心:從“取消下限”到“存量聯動”
- 利率下限動態調整
央行于2024年取消房貸利率政策下限,允許銀行根據市場供需和經營成本靈活定價。例如,杭州、廣州等地新發放首套房利率下限已上調至3%-3.1%,但仍顯著低于歷史高點,且整體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持續穩定在3.3%左右,處于歷史低位。
- 存量房貸利率聯動機制
2024年9月,央行發布新政,要求存量房貸利率與新發放利率掛鉤。若存量利率加點值高于全國新發放房貸平均加點值30個基點,借款人可申請調整。例如,原利率為5%的貸款(LPR+20BP)可回溯至政策下限(如LPR-20BP),疊加當前LPR降至3.6%,實際利率可降至3.3%。
購房者受益:從“高息站崗”到“月供減壓”
- 新購房群體 :以貸款100萬元、30年期為例,利率從3.9%降至3.3%后,月供減少300余元,總利息節省超10萬元。
- 存量房貸群體:部分早年“高利率站崗”的購房者(如2018-2019年首套房利率超5%),通過政策調整可降低0.2%-0.4%,總利息節省最高達41萬元。
市場影響:平衡風險與提振信心
- 遏制非理性競爭
新政通過聯動機制抑制銀行“價格戰”,要求銀行綜合資金成本、風險溢價等因素合理定價,避免惡性競爭導致市場預期混亂。
- 激活消費與投資
利率下行直接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增加可支配收入。以年減負1500億元估算,將釋放約125億元/月的消費潛力,對房地產市場和宏觀經濟形成雙重支撐。
未來展望:低位企穩與有限空間
當前房貸利率已接近銀行保本點(約3.2%),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專家分析,若政策利率(如LPR、存款準備金率)保持穩定,房貸利率將總體維持低位,局部地區或隨市場供需微調,但不會大幅反彈。
結語
房貸利率歷史性下限的落地,既是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里程碑,也是房地產市場長效調控的“穩定器”。建議購房者密切關注政策動態,符合條件的存量貸款人及時與銀行協商調整,新購房群體可借助低利率窗口理性入市,共享政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