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年初,特斯拉率先降價,引來了一眾車企跟進,此后價格戰此起彼伏,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必須要承認的是,對于品牌而言,加入價格戰確實可以促進短期銷量的紅線上揚,但一味的價格戰,往往帶來的是因成本管控對整車品質的影響,以及對品牌形象的不可逆轉。

那保價還是保量,就成了擺在眾車企面前的一道選擇題,當然,其中也不乏持長遠眼光,要把“價格戰”打成“價值戰”的品牌,例如悅達起亞。
技術創新+產品升級,起亞價值戰的兩把利刃
盡管2024年車市空前內卷,但悅達起亞始終堅持的都是高價值導向,這一導向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方面。
與把“同級第一”“遙遙領先”作為口號的品牌不同的是,起亞從遵循用戶實際的出行與安全需求出發,主打一個“所見即所得”。
通過技術創新,在高強度車身結構、多個安全氣囊以及先進的主動剎車系統等配置的加持下,全方位保護車內乘客的安全。

這也讓起亞EV5在2024澳大利亞汽車安全測試機構ANCAP的碰撞測試當中,獲得了最高級別的五星級安全認證,要知道作為全球知名的汽車安全評價機構,澳洲ANCAP擁有嚴苛、完善的評價體系,是與歐洲ENCAP齊名的安全認證組織之一。

而在此次碰撞測試中,EV5在各個模塊的測試表現均比最低門檻高出很多,比如在安全輔助測試中,EV5就以82%的得分率遠遠超出70%的測試門檻,在成人乘員保護和在兒童乘員保護方面,評分率也均超過了85%。
最細節的一點就是,EV5全系標配了中間氣囊,而在15萬級別國內標配這項配置的車型屈指可數,因為國內的碰撞測試并沒有針對這一點進行打分,所以很多品牌會能省則省,但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會針對碰撞時“前排乘客中間氣囊是否彈出”進行評測,所以作為全球車型,EV5自然是以全球安全標準打造。

不過有意思是,EV5雖是全球車型并按照全球質量標準研發,出口了海外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等國家,但卻屬于“根正苗紅”的本土產品,從外觀設計和配置打造都是根據中國消費者而研發。整個研發團隊有近400名中國工程師參與研發,在研發設計之初便充分調研了中國用戶的需求,而它的生產工廠也是在江蘇鹽城的智能無人工廠。并且在2024年對其在鹽城的工廠增加1.88億元的投資,用于設備升級改造。
這也意味著起亞現在在國內的制造標準,已經是與全球同步了。

說到智能,在新能源時代下的全球車型自然得緊跟潮流,擁有成熟且穩定的智駕系統。EV5實裝了L2+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其內核是采用了在全球多國進行實裝的ADAS,集合了多種防碰撞預警,基本上能做到360°的防碰撞。
說點實際的,EV5上的ADAS系統內很多實際應用功能已經更新到了第二代,例如FCA∥(防碰撞預警)目前不僅能做到主動剎車,還能根據車速和周圍環境做到回避轉讓,整個操作邏輯更加符合日常駕駛者對于緊急情況的操作行為。
這就和國內的智駕產生了一定的差別:國內的營銷方向主要是端到端、點到點,落到實際應用還需要用戶來完善各項數據,所以會有智駕系統進行頻繁的OTA升級。
而起亞在其智駕的底層邏輯設計里安全系數是最高優先級,并且在全球進行過多次迭代,已經擁有龐大的數據支持,自然會更加成熟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