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帶熱點和流量的手機品牌,互聯網上關于iPhone的新機爆料從未停歇,甚至在每年新手機發布后的一周之內,我們就能看到下一代iPhone的“最新爆料”。而在這些“爆料”中,有這么兩種“最受歡迎”的產品——折疊屏iPhone和iPhone SE4。
小雷簡單搜索了一下,在2022年蘋果發布iPhone SE3之前,部分爆料者就已經準備好了“全面屏SE”的渲染圖。不巧的是,2022年的iPhone SE3采用的仍是傳統的iPhone 8布局,而這“全面屏SE”的設想,也在iPhone SE3后,改名成為了iPhone SE4。
圖片來源:蘋果
在過去三年里,關于iPhone SE4的討論從未停止。有人說會是最后一款采用非靈動島的iPhone,有人說這會是最便宜的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手機,更有人說SE4會復刻iPhone 4經典外觀。
不過最近,我們終于等來了關于iPhone SE4的更多消息——一組疑似iPhone SE4的機模外觀圖被放到了網上。
iPhone SE4主打“能省就省”
盡管目前還不能確定這組照片確實就是所謂的iPhone SE4,但如果照片屬實,根據這組照片我們依舊能看出不少細節,所以小雷這里先假定這就是尚未發布的iPhone SE4。
圖片來源:Sonny Dickson
首先,iPhone SE4的產品定位本來就是“一切從簡”的入門設備:
首先,iPhone SE4是一款采用單攝像頭的設備,這意味著iPhone SE4將無緣由Apple Vision Pro提出的空間照片/視頻格式。盡管蘋果對Apple Vision Pro的態度還十分模糊,沒有“雪藏”也說不上“力推”,但iPhone SE4的單攝像頭在我看來多少也意味著蘋果對空間照片/視頻的態度。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蘋果就是不舍得給iPhone SE4上太好的相機,以免SE4對iPhone 16的銷量產生影響。
另外,盡管機模照片貼了屏幕保護膜,但從Face ID模組和前置攝像頭的位置來看,iPhone SE4似乎沒有采用靈動島設計。我知道,這種“肉眼測量法”準確度相當有限,但聯系到iPhone SE4的單攝像頭(應該是當前iPhone 16系列的48MP廣角攝像頭)以及蘋果能省即省的SE產品策略,我覺得SE4“不上島”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上島”其實也有另一種解釋:根據媒體和供應鏈消息推測,iPhone SE4應該是2022年定型、原定于2023年發布的產品,而2022年發布的iPhone 14非Pro系列采用的就是非靈動島設計。考慮到iPhone SE4的“年紀”,非靈動島方案也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
圖片來源:Sonny Dickson
這種“時間限制”也能從另一個細節中看出:如今iPhone 16系列已經全系用操作按鈕(Action Button)替代了曾經的靜音撥桿。和復雜的撥桿相比,操作按鈕的成本顯然更低,但SE4卻保留了靜音撥桿這一復古的物理開關設計。
盡管這組外觀圖沒有拍到手機的底部,不過考慮到歐盟的法規限制,iPhone SE4采用USB-C接口應該是沒跑的了。不過出于成本考慮,這個USB-C接口高概率只能跑最基本的USB 2.0速率。
最便宜的蘋果智能設備來了?
蘋果為什么要如此“不情不愿”地推出一款高度壓縮成本的手機呢?答案其實就兩個字:AI。
去年,蘋果推出了自己的首個“AI手機系統”——iOS 18。作為旗下首個AI系統,蘋果在應用層面做出了不少改動,諸如更智能的Siri、能利用自然語言分類的相冊等。這些AI功能不僅需要云端技術的加持,還對本地設備的AI性能有較高的要求。這也意味著只有采用A17 Pro或更強芯片的手機,才能用上蘋果智能。
而后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蘋果智能的多次跳票,以及對ChatGPT的過分依賴讓蘋果智能飽受爭議;而嚴苛的硬件要求,也讓蘋果無法擴大蘋果智能的用戶群體。
此時,iPhone SE4的必要性就顯現出來了。
根據iPhone SE系列的傳統,新iPhone會采用去年旗艦手機的同款處理器。換句話說,iPhone SE4應該會用上A17 Pro,剛好過了蘋果智能的及格線。在小雷看來,蘋果之所以在iPhone SE4的周邊配置上“摳摳索索”,其主要目的也是給A17 Pro留成本空間。
圖片來源:蘋果
另外,iPhone SE4這種“支線手機”,對蘋果來說也是一個測試自研基帶的最好機會。2024年底,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報道稱,蘋果將在2025推出采用自研5G基帶,以降低對高通5G基帶的依賴。但因基帶性能的問題,蘋果的自研基帶無法像Apple Silicon那樣在一年時間里迅速“轉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渡階段。
考慮到對iPhone銷量的影響,不太可能直接將新基帶應用在iPhone這一主力產品上。比較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在iPad等周邊蜂窩設備上試水,再慢慢往“支線手機”上推進。那么在2025年這個關口,又有哪臺手機能符合蘋果“支線手機”的定義呢?沒錯,還得是iPhone SE4。
抓住小屏手機復興浪潮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我們對iPhone SE4“賦予重望”,但考慮到2025年手機市場的形勢,我并不認為iPhone SE4在中國市場能展現出多大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iPhone SE系列的競爭力一直都是“小屏”。而從2024年下半年起,國產手機品牌逐漸開始在“小屏”手機領域發力,以往僅在中端、入門機型中出現的Mini機型,開始搭載旗艦級硬件平臺之上……“小屏旗艦”儼然成為了國產手機品牌爭奪的下一個戰場。
一邊是為了A17 Pro處處壓縮成本的SE4,一邊是擁有旗艦處理器、高刷新率屏幕、更強相機以及開箱可用的AI功能的國產智能手機。除非你對蘋果生態有極強的依賴,比如必須使用AppleWatch、已經買了一大堆iOS軟件,或有iOS開發需求,否則在國產Android手機兼容蘋果生態的大趨勢下,iPhone SE4對一般用戶的吸引力實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