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巍巍長城。長城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承載著數千年的厚重歷史和燦爛文明。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為了更好地展示長城歷史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讓古老的長城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中以全新的姿態驚艷亮相,宜賓李莊古鎮景區管理委員會與成都大學世界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舉辦“文明脊梁”長城文化展。這是全國首次以“數字長城”形式舉辦的長城文化展,凸顯了長城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故命名“文明脊梁”。本次展覽借助前沿數字技術,從多元角度闡述長城文化,集中展出羅哲文弟子趙琛教授及其團隊數十年“數字長城”研究的優秀成果,打造一場沉浸式的長城文化盛宴。
居唐關長城遺址復原圖 趙琛鋼筆敬繪
羅哲文先生題“中國營造學社”匾贈弟子趙琛
四川李莊是中國營造學社戰時的社址,也是羅哲文先生拜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先生為師的地方。羅哲文先生16歲在宜賓李莊中國營造學社開始學習和工作,最早提出建立“長城學”,將長城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此次在李莊舉辦“文明脊梁”長城文化展,不僅是向羅哲文先生靈魂的告慰,更是對中國營造學社先師們的崇高致敬。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長城文化歷久彌新。在“文明脊梁”長城文化展上,我們沿著長城的脈絡漫步,從古老烽火臺的余溫,到數字光影下的精彩呈現,長城不僅是磚石的奇跡,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
曾記否,中國長城研究院剛成立的時候,羅楊先生說過:“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走得更遠。我希望中國長城研究院在趙琛的帶領下,擔當起中國長城研究的使命,讓長城保護和研究薪火相傳、弦歌不斷。”羅楊先生的期許,我們一直銘記心間。七年時光匆匆而過,我帶領這支隊伍,始終堅持在邊疆尋找長城的遺跡,在長城學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中國營造學社的時代,基本是靠徒步或者坐著驢車,到各地去手工測繪。我們所處的時代,高空有衛星、低空有無人機、地面踏勘有掃描儀,利用好這些先進的交通工具和科學技術,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看得更廣。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金山嶺長城(資料圖)趙琛 攝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古建瑰寶,見證了歲月滄桑和民族輝煌。這次“文明脊梁”長城文化展在李莊的成功舉辦,不僅圓了我一個夙愿,也是對羅先生在天之靈的告慰。他開創的事業我們還在繼續,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前沿科技、數字技術與長城文化的融合之旅任重而道遠。
——希望,我和我的學生能夠帶領更多有情懷的“長城人”走向更遼闊的未來。
——期盼,更多創新的數字應用,為長城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讓長城文化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見證,長城文化在數字時代的無限可能,譜寫長城這一偉大史詩的絢麗篇章。
——趙琛
數字長城嘉峪關科考
展覽信息
展覽地點
李莊國際營造學術交流中心
(李莊古鎮月亮田景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