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12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呈上漲態勢。在上海,新房與二手房市場均展現出量價齊升的“翹尾”行情,其中二手住宅價格漲幅更是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于首位。
去年12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結束上月持平狀態,轉而上漲0.2%,其中,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達0.5%,深圳為0.2%。在二手房市場,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北京、上海、深圳分別實現0.5%、0.9%和0.1%的漲幅。
統計數據表明,去年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82.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5.5%,同比增長5.7%,這一數據在2024年全年中處于峰值。從成交區域分析,浦東、閔行等近郊區域成交活躍,這一現象表明置換型買家正加快入市節奏。觀察成交前十的樓盤榜單,改善型產品交易最為活躍,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環比漲幅達到0.7%。
二手房向來被視作“樓市晴雨表”,通過網簽數據能直觀洞察申城樓市的成交熱度。一般而言,每月網簽量達到1.5萬套,即處于榮枯平衡線,意味著市場態勢相對平穩,利于買賣雙方理性交易;若每月網簽量超過1.5萬套,則被視為市場進入上行趨勢的門檻。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申城二手房網簽量飆升至2.62萬套,這一數字達到自2021年7月調控政策出臺后的最高點。
隨著稅收等一系列政策持續發揮效力,二手住宅中中高端房源改善的比重穩步釋放。例如,總價500萬元以上房源的成交占比較前期提升近3個百分點,內環內房源交易占比也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在價格指數方面,144平方米的大戶型價格環比上漲1.5%。當然,存量市場仍以小戶型、低總價房源為主,這一市場特征持續存在,反映在價格指數上,小戶型低總價房源環比上漲1.2%,漲幅較前期進一步擴大。從買賣雙方的心理層面分析,在當前市場偏暖的氛圍下,雙方對市場的預期均有進一步好轉。買家期望在年底抓住這一購房時機,果斷做出入市決策;而房東則借助當下交易活躍的契機,加速手中房源的銷售,進而推動房屋置換節奏加快,議價空間也在持續收窄。
歲末之際,市場本身存在沖刺翹尾的動力,疊加各項政策持續發力,且管理層在多個場合不斷釋放對房地產市場的積極信號,這進一步強化了樓市短期成交持續向好的預期。尤其是在成交量接連創下新高后,市場信心得到進一步增強。中原分析師盧文曦分析指出,每年1月是樓市的傳統淡季,但近期二手房市場成交依舊較為穩健,這表明市場熱度仍在延續。當然,鑒于已進入季節性淡季,成交量不具備持續大幅攀升的條件。不過,新房市場仍有觸發積分的項目推出,因此,即便量價方面出現些許波動,也不會改變樓市整體向好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