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緒更迭,華章日新。隨著時光的流轉,2025年悄然而至。它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的標志,更是文化韻味與時代精神交匯的節點。和平早教突破傳統早教運營,創設5+6板塊,即“五進”模式,“進樓宇、進園區、進場館、進社區、進家庭”;“六輸出”模式,“輸出品牌理念、輸出文創環境、輸出親子課程、輸出師資團隊、輸出設施設備、輸出公益推廣”,積極構建出區域托幼一體化網格化服務平臺。以0-3歲托育為基地園、以街道社區為基地站、以公園商場為加油站,面向轄區內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科學育兒公益服務。把專業、貼心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送到有需求的適齡嬰幼兒家長身邊,打通公益服務“最后一公里”。
2025年1月11日,沈陽市和平區早期教育中心萌學樂園公益推廣“萌學樂園·幼夢傳非遺”走進中興沈陽商業大廈,不僅為新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更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據中興沈陽商業大廈在沈城的影響力,為嬰幼兒家庭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體驗,展現了企業與社會、文化共生共榮的美好圖景。通過親子活動讓家長及嬰幼兒深切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獨特魅力,進一步堅定家長及嬰幼兒的文化自信。
民間游戲,“慧”玩童年。早教體智能教師充分發掘地方化材料的價值,設計出一個個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體現了“教育來源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活動現場體智能老師帶著家長及幼兒一起玩起了套圈、跳房子、丟沙包、跳皮筋等民間游戲活動,促進了幼兒身心發展,弘揚了傳統文化,讓民間游戲大放異彩。
巧做簪花,趣探非遺。簪花是中國古代人頭飾的一種,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在遼寧省博物館就收藏唐代的《簪花仕女圖》。活動現場的小朋友都制作出了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簪花發卡,孩子們將美好傳遞,在體驗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與非遺對話,與美育共長,相信文化傳承的種子會在孩子們的心底萌芽,伴隨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面趣巧塑,溫暖童心。五顏六色的安全彩泥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活動中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動手操作,共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一個個有趣的小動物和卡通形象。本次精心策劃的活動不僅促進了幼兒手部肌肉的精細運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喜悅與樂趣,通過親手制作的泥塑,家長及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了他們對國家文化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在這樣的互動體驗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欣賞生活中的小美好,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童心繪“福”,喜迎新春。“福”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福”字在中國民間不是一般的字,它幾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豐衣足食,富貴興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諧美滿,更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首先早教老師向家長及幼兒講解了“福”字的起源。“福”字的字形字義,讓幼兒對“福”有了基本的認識。聽完了早教老師對“福”文化的介紹,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趣盎然地一起來寫“福”啦!
萌學樂園“五進”活動與非遺文化的相遇,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和驚喜,更讓家長及幼兒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美麗和深厚底蘊。非遺文化承載著中國歷史的記憶與民族的智慧,穿越時空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傳承。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