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面解析
2023年的年報封面和2022年之年報封面可謂息息相關,畢竟這兩年可謂是制裁大背景下華為發(fā)展的關鍵之年。
前一年的封面是“凌寒綻放”的雪中梅花圖,這與華為最困難的2021年之“破冰之旅”年報封面完美對應,代表著華為的整體業(yè)務正在荊棘中艱難復蘇。
結合2023年報的“春暖花開”封面,華為整體業(yè)務向好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可謂是表達得恰到好處,下面開始從財務解析。
2,財務解析
華為年報的財務狀況中,銷售收入這種與市場份額息息相關的指標,是最容易理解的。所以在2020年之后,由于華為手機市場份額斷崖式下跌的影響,這項指標的變化相當直觀。
如下圖的柱狀圖所示,2021年華為的銷售收入大幅下降28.6%!此后的2022年略有增長,到了2023年則迎來了約9.6%的關鍵性增長——這與Mate60系列發(fā)售后的盛況完美對應!
相較于銷售收入,營業(yè)利潤方面就非常難理解了,因為在最困難的2021年其利潤反而是最高的!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華為的“過冬理論”了,每逢遇到重大危機華為都會這么做。
例如在“華為冬天”時期的2021年,華為就出售了華為電氣子公司,從而獲得了65億人民幣的“過冬棉襖”;還有2019年首遭老美制裁的時候,又賣掉了華為海洋子公司給亨通光電。
隨著制裁的深入,華為又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賣掉了榮耀和超聚變這兩個子公司,以斷尾求生獲得了過冬的一大一小兩件“棉襖”——而這兩件事就是利潤大幅變動的根本原因。
從上圖的2021年報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賣榮耀后的第一筆資金實際到賬于2021年,且金額超500億元!加上其它的損益項目,單單這方面較2020年的利潤差額,就高達600億元了。
所以2021年之經營利潤,實際上是低于2020年的。
到了2022年,又收到了超200億元的出售子公司款項(下圖所示),所以2022年的經營利潤實際上還更難看。最終在2023年,則收到了超500億元的出售榮耀貨款,此為最后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