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秉承“明禮、誠信、自主、探究”的院訓,持續創新“學者、學科、學術、學風、學生和諧相生”的“五學”特色教育理念,圍繞立德樹人、健全教育工作體系目標,堅持用引導規劃來賦能學生高質量成長,取得全方位、立體化、綜合性的顯著成果。
化學學科成為浙江省一流學科,連續11年進入ESI排名前1%,2024年順利跨入前3.28‰。相關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也分別于2020年、2021年進入ESI排名前1%。學生考研率持續突破50%,“雙一流”高校錄取率保持在35%以上,持續領先全校。“科研助理”工程被評為校“一院一品”大學文化精品項目。
學院不斷深入研究學生培養新模式,豐富教育新內涵,探索教、研、產三者共融共育共進之路,多方向多途徑連接教育第一線端口,要求學生每天進實驗室、教授每周不離講臺、師生每月一起進行校地產業實踐,把科學理論基礎知識學習與嚴謹實驗技能實踐操作緊密相結合,在多場景多維度環境中促進老師們的教育業務水平增長和學生們的學業學習能力成長。
學院與浙江傳化化學集團等合作建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大力引導學生開拓專業視野和創新思維,為學生高質量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徐偉明教授,2005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應用化學241班班主任。長期從事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s)的制備及應用研究,通過晶體自限生長和環境協同調控,首次實現了二維-介孔TMDs納米篩的制備,并應用于高效光/電催化。曾5次榮獲校優秀班主任稱號,所帶班級考研率達84%。學校教師教學業績考核連續10年以上優秀,終身免考核。主持國家基金在內項目40余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6件,以第一完成人獲浙江省技術發明獎等獎勵7項,服務地方經濟成績顯著。
多年來,徐老師帶頭實踐學院的“五學”特色教育理念不動搖。他在每年主持參與多項不同等級、不同規模科研項目,積極創造各類學術成果的同時,始終堅持擔任班主任,站在講臺第一線,為學生講課傳業,并時常帶領他們到自己主持的項目中做實驗研究,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積累專業經驗知識。他還堅持抽出時間,采取和學生一對一交流的暖心模式,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問題,給予他們專業性的解答,讓每個學生都大有所獲。他要求學生制定3-5年內的短期規劃,激勵他們勇敢追夢,享受在奮斗中求成長、在成長中求奮斗的快樂!
徐老師深信教育是靈魂的深刻共鳴,只要老師和學生有了共鳴,就會產生無數的正能量化學反應,促進師生和諧相生,再加以正確的引導規劃,就可以真正賦能學生的高質量成長,讓他們將來真正能為祖國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徐偉明堅守班主任崗位10年,每當新的一屆學生入學,他總是站在班會的講臺上,開啟他的“夢想照進現實”第一課。“我的使命,是助你們掙脫束縛,學會飛翔,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雄鷹。”徐老師的目光中閃爍著期待與鼓勵,仿佛每一位學生都是那即將展翅高飛的鷹。在化學091班的記憶里,這個故事如同烙印,每當提及,總能激起同學們心中那片漣漪。鄭慧琳,化學實驗181班的一員,如今已站在廈門大學的校園里,回望往昔,她深情地給徐老師發送了一條長微信:“是您那些關于夢想與飛翔的故事,讓我有勇氣追逐夢想,直至它照進現實。”
“徐老師不僅堅持擔任班主任,為我們授課,還非常嚴謹又充滿溫情,連學習上的難關、生活里的小事,他都能洞察入微,給予我們最及時最溫暖的幫助。甚至在考研路上,他還主動當我們的‘智多星’,從難題解答到選校專業,他無微不至,一一指點迷津。說真的,徐老師不僅是我學業征途上的‘堅實依靠’,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指路明燈’。”化學實驗181班畢業生朱祉翡深情地說,心中滿是感激。
“我們學院像徐偉明教授這樣積極賦能學生高質量成長的老師還有很多。他們學風嚴謹、治學鮮明,與學生和諧相生,賦能前行,共同創造我們學院的教育新生態。目前,學院上下齊心協力,正在持續創新“五學”特色教育理念,為建設更加強大的師資隊伍,促進培養更多高質量學生人才而努力前進!”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院長章鵬飛教授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