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一年時間,國內經濟復蘇勢頭迅猛。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消費需求比較低迷,房價也跟過山車似的,跌宕起伏,讓很多購房者都搞不清狀況。
如今,很快即將迎來2025年,明年的樓市走向究竟會如何?成了一些人最大的擔憂。
對此,行內人士提醒,從2024年的情況已經可以預示,樓市將傳來四個壞消息,房價或繼續下跌,剛需群體務必要提高警惕:
01、
房屋空置率持續攀升。
到目前為止,國內具體有多少空置房?一直沒有官方的數據公布。
但是前兩年,原住建副部長仇保興在“2022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智庫論壇”上,發表了我國空置率的相關數據:
目前住房空置率已達15%,有的省份達到25%甚至30%。
而近些年,雖然降低了土地供應,但是住房供給卻在不斷的上升。這也就預示著房子的空置率情況只多不減。
當然,關于具體的空置率多少,其實這個話題一直都比較敏感,雖然官方并沒有公布具體的數據,但是咱們從一些三四線城市,不少小區的亮燈率情況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很多小區一到晚上整個小區沒幾盞燈,黑壓壓的一片,跟鬼城似的,試想一下,這樣的空置率能低嗎?
02、
居民儲蓄意愿增強
最為明顯的情況就是,從2020年開始,買房的人逐漸減少了,但是居民存款總額卻在持續上漲。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9月,居民存款增加了11.85萬億。
拉長周期來看,近8年來,住戶存款規模從2016年的59.8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37萬億元,增長超過一倍;
另外,央行2024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4%;但是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
大家為什么越來越愛存錢?
說白了,經歷了三年的疫情以后,大家都深知,只有錢才能讓大家更加從容的解決緊急情況。
另外,普通老百姓家庭未來長達幾十年的房貸,養育,養老,醫療等等,這些都得靠自己用錢來解決。
未來的生活沒人幫忙兜底,就只能靠自己慢慢的積累資金來從容應對了。

03、
二手房供應井噴式增長
隨著這兩年房價的下跌,二手市場的掛牌量卻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而且不僅僅是三四線城市房子越賣越多,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也是漲的厲害。
比如廣州僅鏈家就有14.48萬套,全市預估17萬左右。北京的市場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到今年4月底,掛牌量還有14.6萬套。
為啥大家都瘋狂拋貨?
一方面,目睹了行情的慘淡,很多業主都開始了瘋狂降價甩賣,生怕晚賣一分鐘就會多虧錢。
另一方面,有的房東是因為這兩年大環境不好,收入銳減,難以承受更多的房貸壓力,只能降價盡快拋售房產。

04、
人口結構變化對房價形成巨大壓力。
過去,房價之所以能夠一路上漲,一方面是因為房子的競爭屬性,買賣房子有利可圖;
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因為人口紅利,比如城鎮化帶來的住房需求上升,結婚率以及出生率提升帶來的住房需求增長等等。
然而如今,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歸居住屬性,人口結構的失衡也加劇了對住房需求的銳減。
就拿今年的結婚人數來說吧,1到3季度,全國結婚對數只有470多萬對,比去年還少了94萬對。
而新生人口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這些年一直都保持著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據說今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可能只有800萬左右。
不婚不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預示著剛需購房群體越來越少,而住房需求的銳減,同樣也預示著,未來,除了少部分位于優質城市,且具備地理位置優勢的項目,還能維持上行態勢,絕大多數房產可能將長期處于下行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