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MINI EV推出之初,有用戶提出希望能出敞篷版,而五菱方面在明知敞篷版價格更高因而可能更難賣的情況下,依然聽從了用戶的建議,推出了約10萬元價位的五菱宏光MINI EV敞篷版。而這件小事中,也隱藏著五菱如今為何能成為首個累計產銷突破30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滿足人民的需求。
面對五菱的成功,有人把它看作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上一座里程碑,也有人認為這是五菱深度貼合市場、“接地氣”戰略的偉大勝利。在這個“得用戶者得天下”的時代,五菱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打造出屬于自己的3000萬“鐵粉”陣營,絕非偶然。
數據顯示,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累計銷量1540077輛。其中,五菱銀標累計銷量680941輛,同比增長19.7%;五菱紅標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突破20%;寶駿品牌銷量突破43647輛,同比增長37.1%。
不僅如此,其在新能源累計銷量突破了240萬輛,使其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前三甲,成為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核心力量。
在這些傲人數據的背后,是五菱從產品創新到品牌塑造,從用戶服務到市場拓展的全方位深度變革。
回溯五菱的發展歷程,自1958年誕生以來,它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緊扣市場與用戶的需求脈搏。從早期以“皮實耐用、經濟實惠”的五菱紅標車型助力無數創業者踏上致富之路,到如今憑借五菱銀標、寶駿品牌等多元化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從品質出行到智能出行的全方位服務,五菱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
精準錨定市場、抓住機遇
企業發展的基石,往往在于能否精準把握市場需求。五菱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
五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那時,中國正處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對各類農業機械的需求極為迫切。1958年成立的柳州動力機械廠,也就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前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機遇,全力投入到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的生產中。
這些拖拉機為廣大農民提供了高效的生產助力,也為五菱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口碑。這一階段的成功,不僅為企業積累了寶貴的資金和技術經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五菱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感知能力,為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地區,創業熱潮涌動。五菱再次精準捕捉到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推出了五菱之光、五菱榮光、五菱宏光等一系列產品。
其中,2003年上市的五菱之光,被《福布斯》雜志評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車”,其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輛;五菱榮光其市場保有量連續14年位居細分市場TOP1;五菱宏光更是創造了單月銷量突破8萬輛的驚人紀錄,成為現象級“神車”。憑借在微型商用車領域的卓越表現,上汽通用五菱在市場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進入21世紀,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方向。五菱再次展現出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率先布局微型新能源汽車領域,2020年,宏光MINI EV橫空出世。其以其小巧玲瓏的車身、親民的價格和便捷的充電方式,迅速成為城市短途出行的首選車型。
自上市以來,宏光MINI EV的銷量一路飆升。2024年,宏光MINI EV家族年銷量達到261141輛,連續52個月成為細分市場銷量第一,遠遠超過了奇瑞QQ冰淇淋和長安Lumin的總和,市場份額達到了50%以上。其成功不僅帶動了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也引領了整個微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潮流。
硬核制造實力,保障品質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強大的制造能力就是企業的立足之本。上汽通用五菱在生產制造領域不斷創新,全球首創的精益智造島式工廠成為其提升生產效能的關鍵。這一創新的生產模式打破了傳統汽車生產的固有模式,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柔性化技術,實現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雙重飛躍。
在精益智造島式工廠中,生產流程被劃分為一個個獨立的“智造島”。每個智造島都配備了先進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它們能夠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生產任務。而且,通過信息化系統的集成,各個智造島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和數據共享。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實時監控和調整,一旦出現問題,系統能夠迅速發出警報并提供解決方案,確保生產線的高效穩定運行。
與傳統的汽車生產工廠相比,精益智造島式工廠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0%以上。同時,由于自動化設備的高精度操作,產品的質量穩定性也得到了極大提升,產品的次品率也能降低50%以上。
上汽通用五菱始終把產品質量當作企業的“命根子”,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從原材料采購到零部件生產,再到整車裝配和檢測,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憑借這套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的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0%以上,對質量的嚴格把控,讓上汽通用五菱收獲了消費者的信任。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上汽通用五菱也在持續擴充產能,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青島、重慶等地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形成了強大的產能布局。這些生產基地都配備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具備高度的自動化和柔性化生產能力。
以柳州生產基地為例,它擁有多條整車生產線,能夠實現不同車型、不同配置的混線生產。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時候,通過優化生產計劃和調度,能迅速提高產能,滿足市場的緊急需求。這就好比一個靈活的“生產機器”,能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隨時調整生產節奏。
據統計,上汽通用五菱的年產能已經超過了200萬輛。在2024年,成功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80萬輛,占整車銷量的比例超過50%,同比增長63%。強大的產能支撐,讓上汽通用五菱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主動地位,能夠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發展多元版圖,持續增長
俗話說得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五菱積極踐行著多元化發展戰略。首先就是產品研發上,其努力打造了一個覆蓋多個領域的汽車產品矩陣。在傳統燃油車領域,除了在微型商用車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外,還積極進軍SUV、輕卡、皮卡等細分市場。
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國內市場的銷量達到了130萬輛以上,繼續保持在國內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和國內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五菱在品牌知名度、產品性價比和銷售服務網絡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
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五菱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 的戰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場,采取了多元化的出海模式,包括整車出口、海外建廠、技術合作等。早期,五菱主要通過整車出口的方式,把國內成熟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隨著對海外市場了解的加深,逐漸加大了在海外建廠的力度。例如在印尼,五菱投資建設了生產基地,實現了本地化生產和銷售。
在產品方面,五菱還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進行了針對性的產品研發和改進。比如在南美市場,推出了適合當地路況和運輸需求的商用車CN110V,其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0%,持續保持著VAN-B細分市場第一的位置。
在海外市場拓展的過程中,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量逐年增長。2024年,實現了出口22.5萬臺,同比增長了6.4%,累計出口量達到了115.8 萬臺。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五菱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還為企業的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和國內一些同樣在拓展海外市場的車企相比,五菱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更廣泛,產品適應性更強,取得的成績也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