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4年,AI大模型全面爆發,AI技術引領數字化走向縱深。算力發展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產業生態逐步形成,數字基建賦能經濟社會作用日漸凸顯。展望未來,數字基建正朝著智能、綠色、安全的方向大步邁進,不斷攀升新高度,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智能化:數字基建核心驅動力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數字基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AI三大要素之一,算力被視作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提供底層支撐的基礎設施。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的《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頂層算力的建設節奏。其中提及,2023-2024年智算建設缺口為23EFLOPS;2025年全國算力目標中智算比例達到35%,智算算力目標為105EFLOPS。
在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運營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堅力量,運營商不僅擁有龐大的網絡資源和用戶基礎,還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優勢。在萬卡集群的建設上,運營商更是展現出了積極的姿態和決心。
縱觀2024年發展,從電信運營商到互聯網企業再到硬件廠商,均在積極推進CPU萬卡集群建設。萬卡集群已成為智算算力新賽道。中國電信上海、北京兩個萬卡集群已經投產,智算網絡和算力調度平臺實現全國算力資源的互聯互通,按需調用,公司自研的“息壤”算力調度平臺已實現全國21EFlops的算力調度。中國移動呼和浩特、哈爾濱兩大GPU卡數分別為1.9萬、1.8萬的智算中心已先后投產運行,是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中國聯通打造上海、呼和浩特萬卡智算集群,全網智算算力超15EFLOPS,發布AICC、AICP、星羅調度平臺等五大智算產品。
綠色化:推進數字基建可持續發展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過程中,能耗問題不容忽視,實現行業“雙碳”目標成為我國建設數字經濟底座和展現節能降碳大國擔當的重要命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也提出推動綠色低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以中國電信為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共建共享和廣泛合作。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共建共享,建成了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SA共建共享網絡,實現了高中低多頻協同等技術突破,為全球5GSA部署提供了應用示范,并主導了30余項國際標準等,有效減少低層次的重復建設,推動全球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沿著綠色低碳高效的方向加快發展。
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中國電信著力提升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綠色安全水平,通過算力、電力、通信、能源等多領域融合創新,發展綠色智算。寧夏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又是“西電東送”重要傳輸通道和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新能源利用率位居西北第一。中國電信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寧夏·中衛)節點借鑒國內外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先進設計、建設和運營理念,依據國際數據中心Tier3標準建設,采用全自然風冷卻技術,年平均PUE值不高于1.2。
中國電信還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體系,實現了對能源消耗的精細化管理,制定了能源消耗的目標和指標,持續改進能源績效,推動綠色智算中心的建設和運營。
安全化:筑牢數字基建防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隨著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意義重大,伴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所衍生的安全風險,亦成為數字安全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近年來我國受到的DDoS攻擊、APT攻擊、漏洞威脅頻發高發,網絡安全風險挑戰加劇。未來,基于數字基建的信息技術應用,將構建起萬物互聯時代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將成為技術創新發展的“天花板”,必須在設計之初,提前謀劃和考量、安全風險,確保數字基建正常穩定運行。
作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行業,各大運營商也均高度重視自身的系統化網絡安全能力建設,加之國際形勢陰云籠罩,實現自主可控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一更是當前運營商核心工作目標之一。同時,運營商也一直是網絡安全生態的主要參與者。隨著算力時代的來臨,中國電信提出“云網融合”戰略規劃,中國移動提出“算力網絡”戰略規劃,中國聯通則以CUBE-Net3.0為頂層架構設計打造“連接+計算+智能”的融合服務,未來的安全需求仍然擁有很大空間。
從更大范圍內看,各行各業一方面加強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能力,推動建立更完善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另一方面應關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發的網絡攻擊、深度偽造、虛假信息、廣告欺詐等安全風險,確保人工智能發展安全向善、可信可控。
數字基建的賦能性特點意味著網絡安全保障要貫穿始終。當前,數字基建仍然處在發展初期,網絡安全保障必須面向未來、貫穿始終,構建覆蓋技術、場景、產業以及生態的全生命周期網絡安全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