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車市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年。無人能夠預想到,經歷了三年疫情的襲擾后,車市會以如此慘烈的方式“復蘇”,如貫穿全年的“價格戰”、加速崛起的自主品牌、無奈離場的新勢力車企……

另外,三菱、謳歌等合資車企的退市,一時間,“自主進,合資退”的聲音不絕于耳。然而,現實是大浪淘沙下,受影響的普遍是邊緣化車企,以一汽-大眾為代表的主流合資品牌,始終傲立潮頭,并不斷向市場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無懼“內卷”,大退潮的“逆行者”
2023年,一汽-大眾累計完成終端銷售191萬輛,同比增長4.8%,位居合資品牌排行第一,其中,大眾品牌累計銷量超105萬輛,同比增長0.9%,同時燃油車市場份額達6.9%,同比增長0.8%,漲幅位居行業第一。

重點是,這份成績單極具含金量,比如說大眾品牌高端車型銷量占比達58%。
與一汽-大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合資車企均出現不同程度銷量滑坡。可見,合資品牌穩住銷量已實屬不易,逆勢而上的難度更是呈幾何式暴增。
這一切的背后,是一汽-大眾對市場精準的判斷。電動化浪潮的涌動,加上新勢力車企高管們“金句頻出”,“電機取代內燃機”的口號響徹市場,甚至不少車企巨頭失去理性判斷,選擇重押電動化。然而,一汽-大眾卻始終堅守“油電共進”戰略。

具體來看,一汽-大眾在A級燃油轎車市場主力——速騰,2023年累計銷量超28萬輛,同比增長25.3%,市場份額提升5.1%,位列細分市場排名第一;邁騰作為B級車市場“常青藤”,同期累計銷量近19萬輛,同比增長24.2%,市場份額提升4.1%;高爾夫、寶來等車型均處于所在細分市場前列。

另外,由探岳、探歌、探影組成的“三探組合”月銷量穩定在2萬以上;一汽-大眾“雙攬”(攬巡+攬境)向上探索,累計銷量突破6萬輛,份額從此前8%提升至15%以上。
當一汽-大眾在燃油車市場持續深耕的同時,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迸發活力。數據顯示,一汽-大眾ID.家族去年以近5萬臺的銷量位居合資純電SUV市場第一。

或許這成績與新勢力車企相比,并不算亮眼,但細究之下可以發現,一汽-大眾現售純電車型僅ID.4 CROZZ、ID.6 CROZZ以及ID.7 VIZZION三款。因為ID.7是2023年年末上市,預計新車將在2024年為大眾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的拓張提速。
油電雙“開花”,無疑是對品牌戰略正確的肯定,也表明了一汽-大眾依舊掌握著強“話語權”。羅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汽-大眾的成功秘訣不只是對市場清晰的判斷,更是品牌在華三十余年構建的堅守口碑基礎,以及塑造的高價值出行理念向品牌反哺。
與用戶同頻共振,以高價值回應“價格戰”
“跟,還是不跟”,已經逐漸演變成2024年車企們的生存問題。當部分車企躊躇不前時,或選擇“跟”時,一汽-大眾卻選擇“不跟”。
經過了十余年的發展,中國汽車市場早已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消費者的購車需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乘用車增換購占比將提升至65%。
用戶需求從原本代步出行,逐步向高品質體驗靠攏。因此,打造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更加契合市場的發展需求。“高價值”、“高品質”兩詞,雖然沒有任何華麗辭藻,也沒有“降價”那般直接,但是卻無處不在,如舒適度、動力性能、售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