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想到什么?是人潮涌動的大三巴,還是華燈初上的澳門塔?是經久不衰的《七子之歌》,還是香甜誘人的葡式蛋撻?
在這些為人所熟知的元素之下,澳門其實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小城”。回歸之初,澳門土地面積只有21.45平方公里,人口不到43萬。回歸后,中央多次批準澳門填海造地。如今,澳門陸地面積已擴展至33.3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68萬。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回歸祖國25年來,這座小城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完成了從“彈丸之地”到“祖國的掌上明珠”的蛻變。這一蛻變的秘訣,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融”。
“融”入祖國,奠定澳門興盛根基。回歸25年來,澳門緊密結合自身特長與國家需求,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切實加強“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建設,大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鞏固和拓展與葡語國家的合作和聯系,在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澳門更大更好發展。“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有力證明:澳門好,祖國好;祖國好,澳門會更好。
“融”通多元,激發澳門經濟活力。由于歷史問題,博彩業在澳門的經濟社會中占據著主要地位。經濟發展如何走向“多元”一直是擺在澳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去年11月,澳門發布首個全面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如今的澳門,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金融行業從弱到強,“旅游+”新業態日益豐富,不斷刷新著多元發展名片的同時,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融”貫中西,彰顯澳門獨特魅力。從明清時期的商貿港口,到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再到回歸后多元發展的特別行政區,澳門以獨特的人文歷史塑造了獨具特色的習俗、禮儀、建筑、語言和飲食習慣。在這里,中式廟宇與西式教堂交相輝映,傳統節慶與西方假日共慶同歡。中西文化長期交流交融不僅讓澳門成為了一個充滿魅力的旅游勝地,更為其文化創意產業、旅游休閑產業等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活力。
“彈丸之地”如何成長為“祖國的掌上明珠”?澳門用25年的實踐給出了答案: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不斷厚植發展優勢,推動澳門向著更加國際化、多元化、現代化的方向持續邁進。這也讓我們更加確信,在新的征程上,澳門將繼續書寫輝煌篇章,“祖國的掌上明珠”將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