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把在播的集數都看完了,絕對給好評。
《清明上河圖密碼》主要講述了北宋宣和年間,汴梁城雀兒巷趙不尤、溫悅等性格迥異的一家五口人的故事。
趙不尤是大理寺最底層的貼書小吏,只想過平凡日子,妻子溫悅一心想置夠宅田,一家人吵吵鬧鬧,其樂融融。一次意外,他們被卷入轟動的梅船大案中。
在探案的過程中,一家人各顯其能。趙不尤作為智謀擔當,溫悅武力值拉滿,老爹趙離大智若愚,趙墨兒精通格物之術,趙瓣兒則作為天選仵作。
這么說吧,這一家子都是奇才。
首先聲明一下,我沒看過小說原著。
部分給差評的觀眾都是原著小說粉。
查了一下,發現小說和電視劇確實存在很大的不同。
小說:
以全圖824位人物為基礎,構建了龐大復雜的懸疑網絡,多線并行,案件繁多且相互關聯,涉及北宋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側重于展現宏大的歷史畫卷和復雜的案件推理。
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各案件之間關系錯綜復雜,線索繁多,推理過程嚴謹細致,需要讀者仔細梳理和思考。
通過對北宋社會的描繪和案件的剖析,揭示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黑暗,具有一定的歷史深度和社會意義。
電視劇:
以趙不尤、溫悅一家五口為主線,將重點放在了這一家人的家庭生活、情感糾葛以及各自的成長上,通過他們屢破奇案的過程,展現宋朝市井生活和小人物命運。案件成為推動家庭故事發展的因素。
在保留小說懸疑氛圍的基礎上,對情節進行了調整和簡化,使故事更加緊湊和流暢,易于觀眾的理解,同時增加了一些家庭生活和情感互動的情節。
更注重展現小人物的生活智慧,家庭情感和堅韌精神,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扶持,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守護。
總結一句話,電視劇在小說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除了整個背景框架,人物劇情都是新填充的。
比如男主趙不尤,小說里是皇室宗親,文武雙全,有見識有膽識。不安于一輩子靠著宗親而活,毅然決然搬離宗親府院,在東京城做訟師為生,還做成了“東京五絕”之一的“訟絕”。
而劇里的趙不尤,是唯唯諾諾大理寺貼書吏,老婆深藏大秘密,自己慘遭裁員面臨中年危機,好不容易和老婆過個十五周年紀念日,老婆還人了殺人了…
其實小說黨完全可以當成一部新作品看。
這部劇官宣的時候,我就已經在心里充滿了期待。
首先吸引我的是題材。
疑云密布的東京城隨著一樁詭案的出現,各方勢力皆在迷霧中逐漸顯現!懸疑、歷史、情感各種元素融合在一起,讓你既能跟著主角們一起燒腦破案,感受緊張刺激的氛圍,又能領略北宋時期的民俗風情,體會那個時代的愛恨情仇。最主要的是融入了喜劇元素,確實值得一看。
然后是演員陣容。
張頌文?白百合?周一圍,這個陣容好啊!
張頌文,這兩年一直是口碑、演技、流量的化身,除了顏值,可以說是要啥有啥。哈哈,對不起了張頌文,我也是實話實說。
本劇中他飾演的趙不尤,一個唯唯諾諾卻有智慧的破案高手,種種細節都把這個角色應有的特質表演的精準到位。
看似慫包男,又并非全面慫包,而是表面上的慫包,實質上的有勇有謀。劇情內容當中,男主角總是有四兩撥千斤的能耐。這些能耐,張頌文用嘻嘻哈哈、較為圓潤的表演方式去處理角色,是對劇本角色的吃透與加分。
有網友質疑張頌文的演技。我想說的是,當一個人被捧到一定的高度,必然“高處不勝寒”。《狂飆》的成功把張頌文捧上了神壇,但作品難免有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所以張頌文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至少我覺得張頌文在這部劇中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唯一值得詬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口音。本劇采用演員原聲,張頌文本身作為廣東籍演員,在說臺詞的時候可能確實會有那么一點口音,讓觀眾出戲。畢竟古裝劇還是對演員的臺詞功底有較高的要求。
不過瑕不掩瑜,這個本身不是什么大問題。
小說中的女主戲份好像并不太多,電視劇中澤加入了大量的戲份,與男主組成了夫妻檔,共同配合破案。
古裝扮相的白百合一出場就驚艷到我了,第一反應就是,她都40歲了,生過兩個娃,怎么狀態還這么好?
她的面部抗衰做的真好,臉上幾乎看不到什么皺紋,身材也是絕佳,一絲贅肉都沒有。